1911年10月10日,以湖北武昌为开端,一场伟大的革命席卷整个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寿终正寝,中国正式跨入新的纪元。

     在这风云际会时期,远在内地的广元人有过怎样的作为呢?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14日,记者采访了辛亥革命中广元亲历者的后人、现就职于广元日报社的陶嘉陵先生,他向记者讲述了一百年前历史巨变时三位亲人经历的惊心动魄的史实。

陶泽焜:大义灭亲   他将舅父赵尔丰亲手推上断头台

     陶氏家族是苍溪县的大家族,明代十世袭“百户”,清代七世袭“云骑尉”。但是,正是这个封建贵胄世家,辛亥革命中却涌现出了三位革命志士。

    陶泽焜:是陶嘉陵的大伯祖父。但是,从父亲那里听到的点滴事迹已让他对陶泽焜毫不感到陌生。“父亲说,‘正义’与‘无我’是大伯祖父一生的写照,也是他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大伯祖父家境优越,如果不参加革命,完全可以过另外一种安逸的生活。”

     1898年,陶泽焜考入四川官弁学堂。陶泽焜学习专一,成绩优异,加之有其舅父、川滇边务大臣,后来的四川省总督赵尔丰的关照,毕业后留任成都清军绿营管带。

     1911年,民主革命思想在四川广泛传播,爱国护路运动蓬勃发展,陶泽焜加入了“同志会”。

     武昌起义前夕,四川省总督赵尔丰一改初衷,叛变川人,大肆镇压“保路运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成都血案”,一次性枪杀请愿民众32人。

    武昌起义后,赵尔丰唆使党羽作乱,酿成“成都兵变”。

    时任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的尹昌衡率新军平叛暴乱,被推举为大汉军政府都督,掌握军政大权。是时,陶泽焜暗中任大汉军政府都督护卫团团长,明里依然做着赵尔丰的贴身管带保镖。

    陶泽焜认为:“赵逆不除,革命事业休矣。倘能擒贼先擒王,赵逆一除,余贼便即瓦解,才能提早完成革命事业。”

    陶泽焜的话深得尹昌衡赞同并采纳。尹昌衡一面对赵尔丰虚与委蛇,以稳其心;一面派陶泽焜以“发恩响”、“交朋友”为名,酒肉联欢军人,从而达到分化瓦解赵尔丰的3000巡防军。

    1911年2月21日夜,陶泽焜当值查检赵尔丰宿卫岗的日子,他暗下奉尹昌衡命,率锐卒数十人组成“敢死队”直捣督院西辕门,砍死门卫,占据大堂,冲入后院,直闯赵尔丰卧室。赵尚未起床,其贴身近卫来龙藏于帐后,向陶泽焜开枪。陶泽焜奋不顾身,扑向帐后,一刀劈死来龙,后队蜂拥而入,生擒赵尔丰,直解四川军政府。

     四川军政府大楼前的广场上,数万人集聚。

     尹昌衡宣布:“我们把杀人不眨眼的赵屠夫捉来了,大家说怎么办?”

    群情激怒,万众一声:“杀!杀!杀!”

     陶泽焜亲手行刑,赵尔丰魂断砍头台。 

    得知赵尔丰被杀,作为赵尔丰儿女亲家的袁世凯立即派亲信暗下赶来四川,将陶泽焜杀害于重庆。

    陶泽焜牺牲后,川人缅怀其精神,塑其威武像于四川忠烈士祠。

    “不少人都晓得是陶泽焜把赵尔丰的头给砍下来的,可是并不知道赵尔丰其实是陶泽焜的舅父。”陶嘉陵说,这才是真正的大义灭亲。 “正义”、“无我”代表了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舍小我为国家和民族,也成为了我们后代恪守谨记的家训。

陶泽源:识时务者为俊杰   孙中山为他题字“良禽择木千寻直”

    “陶泽源是陶泽焜的宗弟,是我的大祖父。”陶嘉陵说,“陶泽源十四岁举贡生,袭正五品云骑尉职,1903年公派日本留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陶泽源结识了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黄兴等人。

     1907年春,陶泽源由日本回国,经袁世凯、张之洞联名保举为四品条堂在宪政编查馆行走。次年,陶泽源请求外调任职,被委以广州省盐课提举司提举。

     虽吃“皇粮”,陶泽源暗中仍与孙中山和黄兴多有交往。1910年11月,他前往马来西亚拜会了孙中山,次年参加了黄兴在香港组建的广州起义统筹部,并在广东以实际行动应合其革命活动。是年,因人叛节,陶泽源被捕入狱。同年4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陶泽源带着牢伤,回到了苍溪。

     回到苍溪县城老家,陶泽源得知早于他留日归来的杨某某称霸苍溪一方,鱼肉百姓,欺压地方官吏,于是,带病设“书信计”,与县长余光武一道,歼灭了杨某某。

     殊料,杨某某之侄子,趁县长余光武调离苍溪之时的混乱,暗杀了陶泽源。

     得知陶泽源的遭遇后,孙中山深表痛惜,题字“良禽择木千寻直”,以为纪念。

    “大祖父陶泽源弃文从戎,投身革命,舍生取义的精神,一直烛照着苍溪一方的人民,也烛照着后人。”陶嘉陵感慨道。

陶邦杰:马革裹尸   牺牲后塑其威武像于四川忠烈祠

    “陶邦杰戎马一生,马革裹尸,他的身上体现了军人真正的荣光。”陶嘉陵这样评价他的伯父。“按辈分论,陶邦杰是陶泽焜、陶泽源的侄子。”

     陶邦杰14岁时考入四川陆军弁目队,不久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1911年,陶邦杰参加“西藏保卫战”立功,升步营管带。

     1912年8月,陶邦杰随入藏川军撤出西藏,适川人“保路风潮”正紧。为了鼓动川人“保路”热潮更加高涨,陶邦杰只身执一旗,日夜行走于成都各中小学演讲,慷慨激昂之词,感动数千师生热泪纵流。在陶邦杰带领下,数千师生纷纷上街示威游行。于是,陶邦杰名声震全川,人称“陶喇叭”。

    “二次革命”爆发,陶邦杰入熊克武与杨庶军队讨袁。讨袁失败,熊克武被迫解散部队后,陶邦杰滞留成都、保宁等府。

     1915年,在保宁府,陶邦杰与同乡庄严用布裹碗大鹅卵石伪装成炸弹,吓走观察使。

    1917年12月,针对张勋复辟,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南下广州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陶邦杰参加熊克武靖国军,在第五师任团副。1920年9月,陶邦杰参加熊克武与刘存厚的以武力驱逐滇黔军“靖川之战”,遭同学出卖被滇军俘获,陶邦杰誓死不屈,大骂滇黔军,滇黔军令将其舌头割掉,但是,陶邦杰依旧不屈,口喷鲜血于刽子手。继而,滇军枪杀陶邦杰。

     陶邦杰牺牲后,四川人民感其英勇不屈的精神,塑其威武像于四川忠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