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委书记    罗强

    时序入秋,刚从广元援建挂职返乡的贤龙同志来信嘱我为他的《广元杂记》写序,接到任务后很久未动笔,原因有二:一是我是学工科的,文字功底不深,而作序往往是“文人”的事,担心写不好。二是近来公务繁忙,一直未抽出时间细读全文。这个周末,终于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广元杂记》,一张张亲切熟悉的脸庞,一幕幕鲜活生动的场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顿时勾起我无限回忆,从心底涌上许多感触,提笔写出来算是给贤龙同志的一种“交代”。

    从书中我读到了浙江大爱。“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浙江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全力以赴真情援建,把青川视为浙江一个特别的县来对待。省委洪祝书记、省政府祖善省长等省领导和各厅局、各市县领导多次深入灾区广元青川慰问调研,指导布置援建工作。派出以谈月明为指挥长的援建指挥部,率领上万名由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工人、教师、医生、民警、志愿者等组成援建大军,扎根灾区,两度寒暑、两载春秋,几番风雨兼程。与广元人民一道度过了涅槃重生的700多个日日夜夜,全方位帮助广元和青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广元的重生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从书中我读到了人间真情。两年多时间里,有数千名各级干部到广元、到青川慰问,把浙江社会各界的关爱带到广元和青川。无论是省领导对援建工作的决策要求,还是全体援建干部在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都把民生放在第一位,都把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作为重中之重。贤龙等12位挂职干部不仅主动联系重灾乡村元坝区紫云乡三清村,引进帮扶资金146万元,修建了村通乡道路和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他们还带头捐款帮助利州区龙潭乡回民村特困户王凯林修建了70平方米住房……他们众多的爱心善举事例实难一一列举。他们不仅自己捐款捐物,还动员自己所在单位、同事、朋友一起献爱心,帮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重树特困户、残疾户对生活的信心,实实在在地把浙江真情友爱传递给受灾群众。

    从书中我读到了敬业和激情。书中很真实地记叙了很多工作场景。地震之后,百废待兴。各方面的工作量都是震前的若干倍。贤龙同志和挂职干部来了后,在每个岗位都承担着繁重而实在的工作任务,是实实在在的“任职”,大家把浙江好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带到了广元,把浙江创业激情和敬业精神带到了广元,始终牢记使命、全力履职,夙兴夜寐、倾情奉献,全身心投入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充满激情地工作,每位同志在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好的成绩,得到灾区干部群众的认可和称赞。如贤龙同志分管金融,全市新增贷款额度从2008年的20个亿到2009年突破60亿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很好效果,他分管的其它工作大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实际上每一位挂职干部都跟他一样全身心投入,大家很快进入角色,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个个都是重建战场上充满激情、敢打敢拼、勇争一流的虎将,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书中我读到了一种人文情怀。记得贤龙同志是学医的,没想到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用充满深情的笔墨记录下在广元非常辛苦的点点滴滴。书中不仅介绍了广元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还记录了和领导、战友、家人、百姓的真挚感情,更记录了灾后重建过程中辛勤的劳作、奉献、汗水,以及在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内容真实、生动,细微之处感人至深,承载着贤龙同志等全体援建人员对广元人民的一片深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更多的人不仅了解到了有关灾区的知识,而且真实地看到并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浙江挂职、援建干部的胸怀和赤诚。从更高层次讲,这实质上体现了一种对事业、对祖国、对人民的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这是一种在事业需要的时候,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听从组织召唤,舍小家为国家,无私忘我的高尚情怀。

    我相信,这段充溢着艰辛和激情的岁月对贤龙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一定是终生难忘的;我相信,这700多个日日夜夜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作为广元人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危难之际伸出的援助之手、无私奉献的同胞之爱;我们永远铭记,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穿越灾难、重建美好家园的奋进岁月。感谢贤龙同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对广元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并奉献《广元杂记》这部杰作。我期待着重建完成,与贤龙同志再相会时,一起为祖国富强、为灾区重生、为浙川人民及我们之间的友谊干上一杯美酒。落笔之际,盛唐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涌入脑际,此情此景,借用诗人意境,想必贤龙和他的战友们该是“一片丹心在广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