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赵敬梅

    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围绕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和全省“两个加快”工作大局,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提速加快、又好又快”工作基调不动摇,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为突破口,以加大投资、工业提升、枢纽建设、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为重点,攻坚破难、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发展质量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1.99亿元,增长14.6%,增速恢复到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一产业完成57.78亿元,增长4.2%,二产业完成75.11亿元,增长27%,三产业完成69.1亿元,增长11.9%。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增速高约5.6和1.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5.59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亿元,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8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21元,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43亿元,增长59.8%。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措施。

保增长:
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项目建设是保增长的主要载体。2008年,九龙山——广元输气干线工程的建立,是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的重点产能建设工程,是川西北气矿的首个重点灾后建设项目。工程的顺利建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同时也将使天然气工业成为广元市新的支柱产业。

    投资是保增长、促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认真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优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水平、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让广大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要把帮扶企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基础工程,积极支持形势好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促其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调结构:
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目前,三次产业总体上恢复或者超过震前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恢复96.4%,农业恢复面达100%,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恢复。资源转化战略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49亿元,增长27%。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76.1%和65.3%。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已进入园区,广元经济开发区正加快建成产值过百亿元园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42.89万吨,增长1.09%,油料总产量达到18万吨,与去年持平;生猪存栏280万头,出栏304.3万头;小家禽存栏2049万只,出栏2716万只,均较去年大幅增长。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1个。

    要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加大对高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名气、有品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多层次转化增值,全方位拉长产业链条,使农民增收的路子更宽广。围绕粮食、棉花、油料、畜牧等九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狠抓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等关键环节,强化种养、加工等环节质量控制,用“绿色”打造品牌。要继续加大试点村、示范村推进力度,加快农资超市、文化大院等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今年重点要在文化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上实现突破。要坚持抓项目、抓骨干企业、抓品牌三管齐下,在继续做大做强煤炭、水电、林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以千佛崖、皇泽寺等景区为重点,在创造精细环境、精细设施、精细服务上下功夫,使游客流连忘返。

促转型:
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

    这些年广元的发展,主要走的是要素投入型增长路子。这种对资源、投资依赖程度较高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必须尽快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走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当务之急是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核电产业园区、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三块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全市现有产业园区14个。全市产业园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3个,5亿元-10亿元的2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硬指标”、“硬约束”,坚决把能耗降下来,把污染防治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着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农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要以继续办好十大实事为载体,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初中校舍和中心城区中小学改扩建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