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流鼻涕、发烧……近期,与一般流感症状十分相似的甲型H1N1流感在我市发生多起,卫生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14日,我市首批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从市第三人民医院病愈出院,负责治疗的副主任医师谢辉介绍,医院在治疗中采用中药和中成药联合治疗,并没有使用抗生素。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这一新型流感方面有何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祖国医学早有说法

    刚上班,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专家门诊前就排起了队,其它几个内科诊室也有不少手持挂号单的患者候诊。据了解,秋季本是各种流感好发季节,忽热忽冷的气候让不少朋友被流行性感冒病毒击中走进医院,近期该院门诊量较前段时间明显增多。

    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周瑞君介绍,近期发流感,多与季节气候变化、气温变化较大有关。从中医角度讲,流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如不能及时治疗会转为内伤,引发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

    中医具有治疗主动权

    据新华社报道,6月19日,广东省第3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徐某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康复出院。这名病人是我国首例通过纯中药治愈的甲型流感患者。

    “作为一门植根于实践的临床医学,中医在长期同疫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周瑞君介绍,张仲景两千年前著《伤寒论》,其所倡立的伤寒六经辨证,至今仍被奉为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规范,对当前防治甲流感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在伤寒、温病学说指导下,长期以来中医在防治天花、麻疹、霍乱、疫痢、白喉、大头瘟、鼠疫、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湿温(肠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特别是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药古代的疫病防治经验为什么还能对今天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效呢?

    周瑞君介绍,与西医着眼于外来致病因素的理念和思路不同,中医把疾病看成是“人生的病”,受致病因素影响而致的生命活动失常,因此治疗亦针对于“生病的人”,从调整失常的生命活动入手,以激发自身抗病力和康复力,使之祛除致病因素、恢复正常生命活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种基于“以人为本”观念而形成的认识和防治疾病的思路和方法,正是中医在对付不断变异的病毒时所具有的治疗优势,它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而获得治疗主动权,克服和弥补西医之不足,解决其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判别类型辨证施治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根据流感不同类型分别治疗。市中医院疾病预防保健科副科长姚卫凌介绍,有一诀窍:凡见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而无其它症状,就属于内寒感冒,不论轻重,服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病去药止,不留后遗症。若服其它感冒药,必然无效,而且,还会使病邪加深加重,转成肺肾等重病。所以,治疗流感却服用治疗外感的药物,一定不会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药不是针对病毒的,却对病毒有作用,这是因为中医治疗流感跟西医完全不同,不用去考虑致病的病毒,只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即完全根据患者具体病症的表现、脉象、舌苔等中医手段进行有效治疗,并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

    缴费取药不需挂号

    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单纯中医药是治疗轻症患者的安全有效方法,中医药与达菲合用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潜在价值。

    早在4月30日,市中医院即成立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领导小组和诊治专家组,组织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研究制定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协定中药处方”,放在中药房,市民不需要挂号,直接到医院中药房缴费即可取药。据了解,目前有很多学校、单位集中购买预防中药。

    市中医院院长贾天贵表示,随着国家防控策略逐步转向社区,轻症病例不再需要送往大医院治疗,病人将在医生指导下居家自行治疗,中医药将可派上更大用场。

    预防措施很简单   形成习惯是关键

    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共同发布《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成立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5月初,总结古今文献,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为公众开出生活起居方、食疗方以及药物预防方,供各地在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中参考使用。

    生活起居预防

    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保持心态平衡。

    饮食预防

    饮食宜清淡,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药物预防

    一、成人

    1、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苏叶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连续服用3剂,在感冒流行期间可再服用3-5剂。在流感流行期间可广泛服用。

    二、儿童

    藿香6克、苏叶6克、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