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为落实党的十七大部署,迎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报特开设专栏,对我市近年来组织工作特别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做法和成效进行系列报道。今天,推出首篇报道《科学发展  坚强保证——广元市近年来组织工作综述》。

广元新闻网记者   周萱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高山的陪同下视察青川灾

“震不垮的战斗堡垒”、“洪流中的中流砥柱”、“永不走的工作队”、“科学发展的模范部门、过硬队伍”……近年来,在抗击“5·12”地震灾难、“8·28”洪涝灾害、“非典”等危难关头,在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移民区建设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处处凸显了广元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的保证作用,充分展示了市委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成效。

    从“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近年来,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全市14.6万名党员受到教育,6万人次干部得到培训,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不断提高

    市委坚持把党内重大教育活动作为教育锻炼党员干部的重大契机。近年来,从“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到党员先进性教育,再到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14.6万名党员在活动中自觉坚持改造主观世界,自觉推动实践,取得了“自身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实效。立足班子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实际,相继开展了“对群众深怀感情、对工作永葆激情、对未来充满豪情”大讨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坚定决心抓发展、满怀信心促重建、奉献爱心解民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建设美好新广元”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各级领导班子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荣誉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今年启动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县区机关党员干部自觉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展示了新作风、新形象。

    坚持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五种能力”,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坚持干部调训和自主参训、集中教育和自我提高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推行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总结推广“四项联动”改革,自主开发“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管理系统”,在省内率先对全市县、科级领导干部基本信息、教育培训学分和综合信息实行数字化管理,干部培训管理进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各类干部6万余人次,举办培训班近600期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鲜明用人导向;围绕大局选干部配班子;严格管理,规范运行……近年来,对220余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定期分析;“5·12”地震以来,全市提拔使用干部500余人,各级班子真正成为推动“两个加快”的坚强领导核心

    市委坚持树立崇尚事业、追求卓越的用人导向,重基层、重公认、重实绩,激发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在2006年县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提拔进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的全部为县区一线的正科级领导干部,首次选拔10名优秀村支部书记依法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从2004年来,市委从表彰的39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中相继提拔使用8人。“5·12”地震以来,全市共计提拔使用县、科级干部500余人,6人破格提拔,其中县级干部153人;提拔使用乡镇一般干部和村(社区)支部书记34人,其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4人。

     围绕大局选干部、配班子,统筹推进干部交流,各级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到2006年县区班子换届为止,县区党政正职全部异地任职,87.6%的党政班子成员实现了异地任职。目前,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3岁,县区党政“一把手”平均年龄45.2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90%;197个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7岁,160名正县级干部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71.3%。县区领导班子有党外干部31人,平均年龄46.2岁。

    注重权力规范运行,保证各级领导班子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各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严格执行,常委分工负责制条件下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工作机制日趋规范。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不断加强,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任职回避、诫勉谈话和函询、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得到切实落实。2005年来,推行县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定期分析制度,相继对7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123名成员和19个市级部门领导班子100多名成员进行了定期分析。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全市公开选拔副科级以上干部313名,1200余名机关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干部选任程序。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行了空缺职位预告、公开平等推荐、提名推荐责任、定岗公推等制度,较早实行了无记名推荐产生考察人选、考察预告、联合考察、差额考察、延伸考察、个人素质测评、实绩公示、考察材料公示等制度,从程序上杜绝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积极引入竞争选拔机制,规范公选干部和中层竞争上岗。近10年来,全市公开选拔副科级以上干部313名,1200余名机关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机关中层领导岗位,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拓宽。2009年,全市公开选拔14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充实乡镇领导班子,充实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基层领导力量,引起良好反响。

    大力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始终抓住干部选任的关键环节,坚持把干部推荐提名权交给群众;严把推荐、考察、公示“三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多举措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实行了警示提醒谈话、干部试用期、廉政承诺上岗、新提拔干部“一对一”任职谈话等制度;干部选任拉票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选人用人环境风清气正。

    坚持科学考评,构建了贯通平常督查、实践检验、提拔考察、定期分析、年度考核、季度考核一体的立体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2009年全面推行机关干部季度考核,进一步探索干部考核的科学评价体系。

    抓基层、打基础,“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标杆”……近年来,全市1100多个市县机关单位1.8万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灾区群众结对子1.9万余个; 6000多个党组织、12万余名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克时艰,570余人在抗震救灾一线“火线入党”,党的先进性空前彰显

    近年来,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应急条件下组织恢复、社会群体分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各地推行“支部+协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联建、共建等形式,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实现了党的组织、工作、凝聚力“三覆盖”。特别是在“5.12”地震后,灾区各级党委第一时间恢复健全受损基层党组织,坚持把党组织建在抢险救人、群众安置、产业恢复等现场,让党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救灾和重建一线。在危难关键时刻,一大批“震不垮的战斗堡垒”牢牢矗立在灾区群众的心中……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相继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推进移民区建设发展、集中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改制一线排解矛盾、“贫困党员信贷贴息帮扶”行动、城市党建“百千万”行动、部门结对帮联重灾乡镇行动等实践活动,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近年来,全市1100多个市县机关单位1.8万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灾区群众结对子1.9万余个。“5.12”地震后,1000余名市、县区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的突击队、工作队,被灾区群众誉为主心骨和贴心人……

    着眼建设“双强型”班子和“双带型”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大力推行乡镇党员干部到村(社区)竞任村(社区)支部书记,积极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推行“双向培养”壮大党员队伍。广泛开展实践“三个代表”示范行动、“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标杆”、“感恩自强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评选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等“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了青川县乐安寺乡党委和优秀村支部书记雷丕秀、“抗击非典英雄”袁宏、抗洪英雄陈灿、抗震救灾先进群体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典型。在抗击“5.12”地震灾难中,6000多个党组织、12万余名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克时艰,1765名突击队员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570余人“火线入党”,党的先进性空前彰显。

    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开展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公推公选”乡镇党委书记和“公推直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推行村级班子定期分析制度,拓展了党内基层民主监督新途径。

    近年来,创新开展的党员“三个代表”示范行动、“创建群众满意工程、构建和谐移民区”、在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等做法和经验,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在全省推广。

    突出引进、培养、使用关键环节,积极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贫困地区特色的人才工作机制……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9.9万人,年均增长10.4%,每万人拥有人才量642人;“5.12”地震后,全市引进各类人才5500余名,灾后重建人才智力支撑作用凸显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和人才工作,健全完善了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了“一把手”抓人才工作和第一生产力责任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人才工作重点职能部门目标责任制,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形成。

    突出人才工作重点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通过实施高校优秀大学生引进计划,突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开发,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9.9万人,年均增长10.4%,每万人拥有人才量642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比为24.6:6.8:28.1:34.2。全市有各类专家741人,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406人。市委直接掌握联系获得国家、省市专家称号的优秀人才50人次。

   坚持围绕全市重大中心工作,相继实施“百千万”示范行动、工业强市“优势产业人才支撑”行动、乡村人才开发示范行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帮扶员”制度和灾后重建人才援助行动。2005年以来,全市从机关涉农部门选派“科技帮扶员”到农村帮助工作,目前有373名“科技帮扶员”在“宝电”、升钟水库剑阁淹没区移民村开展农业科技服务。“5.12”地震后,全市引进各类人才5500余名,其中博士24名、硕士60名;采取就地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集中培训乡村干部、农村建筑工匠、农技人才1.5万余人次;开展“百名校长广元行”活动,邀请北大、清华等省内外47所高校150余名书记、校长为灾后重建把脉问诊;邀请省灾后重建专家服务团33名专家开展智力服务。灾后重建人才智力支撑作用凸显。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人民满意组工干部,建人民满意组织部门;打造服务科学发展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在重大危难关头,广元组织系统和全体组工干部经受住了考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展示了组织系统的新形象

    近年来,全市组织部系统坚持开展“党性党风专项教育行动、组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践行‘四个特别’示范行动”三大行动,不断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促进了“四个作用”的发挥,树立了“三个之家”(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的良好形象。

    市、县区组织部门历来高度重视组工队伍素质建设,始终坚持素质兴部,严把用人入口,公开竞争选调,2004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新调进的7名机关工作人员,全部为公开考试考核调进。同时,注重组工队伍素质的后续修养,切实提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品质素养和文化素养。

    坚持能力强部,注重培养和实践锻炼。广泛通过组织学习、集中培训、竞争上岗、交流轮岗、业务竞赛、挂职锻炼,以及参与重点难点工作和参与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多渠道加强培养和实践锻炼,组工队伍的整体能力不断提高,在服务发展大局、经受重大考验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突出的实战能力。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全市组织系统和全体组工干部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展示了组织系统能力建设的明显实效。

    坚持作风治部,从严管理和人文服务。深入开展了“树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做人民满意组工干部,建人民满意组织部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作风整顿和效能建设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改进服务作风,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在服务干部、服务党员、服务人才中充分体现了“三个之家”的人文水平,树立了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