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为沈兴娜、党青、熊芙蓉

记者   张发政·文   沈若飞·图

    5月2日,“百媒穿越地震带”活动的发起人之一,腾讯新闻在青川举行论坛,邀请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新潮周刊》副总编辑党青、广元日报记者熊芙蓉3位嘉宾,围绕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前世今生”这个主题展开了讨论。

新闻:目前已启动了二期工程

     沈兴娜:东河口地震遗址去年9月份开始进行保护和建设,在浙江省的大力援建下,11月12日地震发生半年后开园的。到目前为止,已接待爱心之旅、见证之旅、寻亲之旅、科考之旅的游客26万多。

    去年只完成了一期工程,目前启动了二期建设任务:遗址区内两条交通线路改造。以前只是为打通生命线建的应急通道,通往红光石坝马公,另一边通往四川旅游的北环线。此间还要加强对堰塞湖排危的综合治理,一句话还是围绕遗址保护。

    另外,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服务功能的完善差距还非常大,二期工程还将修建近4000平方米的停车场,3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同时完善其他设施。拟在关庄镇建游客接待中心、地震纪念馆、4D影院和地震模拟体验馆,让大家更加清晰、深刻地感受东河口地震爆发的过程。

感受:东河口需要对外界倾诉

    熊芙蓉:地震时我在青川,但到东河口是6月份才去的。第一感觉是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天”,人在自然面前,人在天面前,太渺小了,懂得了为什么我们在恐惧的时候叫的都是“天”、“天哪”。

    党青:地震以后,报社把力量全部分配到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还有北川、平武、安县,在家就没人了。没有人提青川。但我最早在地矿局工作,对龙门山断裂带的概念比较清楚,我就判断,北川如果城市都没有了,那么青川肯定也很惨,因为它们在一个断裂带上。我就主动请缨,5月14日,我就和徒弟吴楚瞳,找了一辆越野车,自己开车进来了。

    我先到关庄,一万多人全部转移到了那里。我问东河口怎么走,有人说那边全垮了,进不去了。我就徒步跟在推土机后面,走一个大转弯的地方,左边一个很大的石头,估计有几百吨,完全有可能垮下来,但我还是走过去了。我看见一片黄颜色的东西,有人说那是一条河,我看哪是河啊,全是泥石流。我看见很多徒步的青川老百姓,背着干粮,一走到那个地方,一下就跪下来。看到这个光景,眼泪马上就流了下来。

    熊芙蓉:那个地方就叫“碑儿梁”。据当地人讲,那里最先有一个碑,碑上有一个指路牌,人们就把那个地方叫做碑儿梁。山崩地裂那一刻,王家山崩裂下来,把青竹江也掩埋了,就掩埋到碑儿梁那个地方,现在凡是外面回来的人进去,一走到碑儿梁,就要跪下去,天哪,就只喊天,无语了。后来也有人把碑儿梁叫悲儿梁。

    党青:在东河口,地震把人类生活的痕迹全部埋了,不像北川,废墟里面还可以看见晾的衣服、水瓶、电视机。据说东河口埋了4个社,几百人,但那时不能报道死亡人数,更不能推测。

    沈兴娜:还包括两辆大巴车。在那个地方,还有一个地名叫“断肠崖”,这是后来新起的名字,就是党老师在网上起的,现在我们准备把断肠崖作为一个永久性地名记录下来。很多寻亲的人回来,会在悲儿梁下跪,在断肠崖思念他们的亲人。

    党青:我第一个报道就把它取名断肠崖,古人说断肠人在天涯,天涯人回到那边就断肠了,到那就跪下。

沈兴娜:再也找不到自己的父母、亲人的影子。

   我们说北川也非常惨,他们的那种悲惨全部写在了地面,我们可以去感受它,而东河口全部被埋藏在了地下,不知道那个地方的人,没有人给你讲解的话,你完全感受不到这个地方的悲壮。青川又是原址重建,多少年后我们再来找这段历史,可能什么痕迹都没有了。所以东河口一带四乡一镇,那种悲惨的记录,我们必须要保存下来。

    熊芙蓉:我写《东河口绝恋》,动笔之前到过北川一趟,当时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富强同去,我把《东河口绝恋》的提纲呈给两位领导,他们看了后很感兴趣,当时就表示支持。去了以后,看到的北川当然很惨,就像我们到了木鱼中学一样,心情沉重。但是东河口就不一样了,如果没有人解说,根本不知道原来那个地方什么样子。从北川回来的路上,两位领导就问我“还有没有信心”,意思是看到北川这么惨,你写东河口还有信心?我说很有信心,看了北川以后增强了我的信心,为什么?因为山迟早是要长草的,草长莺飞以后,东河口带给人今天这个震撼的效果都没有了,不能达到让人们记住灾难的目的。因此我更有信心把东河口用当时现场的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来,那么随便它今后山河怎么改变,我们有一个文本的东西在那里。

观点:建公园是对逝者的纪念

    熊芙蓉:如果要说对亡灵的骚扰,我们去问一问东河口人,他们最有发言权。作为记者,我肯定问过这个问题。他们说,有这么多人来悼念我们的乡亲、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我们还是感到很满足。而且东河口人的思想、觉悟也在逐渐提升,他们说原来只知道东河口是青川的,是红光的,现在去的人这么多了,东河口人也懂了,东河口不仅属于我们东河口人,它还属于全中国,它属于世界,属于地球,属于宇宙。

     党青:作为地震遗址,不光是北川、汉旺,还有什邡的穿心店,包括东河口,建地震遗址公园,我是持支持态度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就是一个公墓,你到公墓去,是不是对亡灵骚扰了?公园这个概念,好像是去玩耍的概念,有种让它肃穆不起来的感觉,地震的惨烈和悲壮全在底下,一看这部分地貌发生变化,就是一个地质奇观而已,所以让它一下肃穆起来比较难。

建议:制造一种氛围让人肃穆

     党青:东河口这个地方,不像北川,不像汉旺、穿心店,这些地方给你的感觉就是悲怆。但是东河口没有这种感觉,你要强化这些游人想象的感觉,我建议在适当的地方建一个浮雕墙,如果财力不够,就用图片或者喷绘,把最早的记者拍摄的照片征募来,做一个喷绘墙。

    熊芙蓉:适当地放一些音乐,比如去年11月12日开园的那几首音乐就很好,让游人一下车开始步行的时候,一定要制造一种氛围让他肃穆起来,让游客的心在一种氛围下沉静下来,他就会对亡灵就有一种敬重,不是到其它景点游玩的心态。

    沈兴娜:党老师,我们正在做一个计划,就是按您的设想来设计的。我们就是要反映,“你们在下面,我们在上面,你们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要把地震发生一刻的那种场景,比如还有妇女抱着婴儿,也许正在哺乳,这样的生活场景再现出来。

    熊芙蓉:还可以想象地震时的状态。有东河口的村民告诉我,在青竹江对面的高山上,还见过杨国德车子的遗骸,就是说当时还有一种可能,人、物都灰飞湮灭了,因为山崩塌下来气流很强大,说不定这个时候的物体就完全被吹起来的,完全飞起来了。有一个牛皮的故事,王家山背后发现一张牛皮,本是对面山上一头耕地的牛。就是说这个气流很大,当时可能就把这个牛卷起来了,把它的腹部弄爆了,就剩下牛皮了。

    我建议沈局长在做浮雕的时候,把灰飞湮灭的想象也纳入进去。这是爆炸,爆炸的能量相当于多少颗原子弹啊。

    沈兴娜:整个汶川大地震相当于5600颗原子弹,我们这里相当于多少颗呢。

    熊芙蓉:也就是说王家山一下子爆炸开来以后,这些物体不一定是被埋了,有些也许就被掀起来,气化了。

    沈兴娜:东河口建设有三大主题:一是保护和纪念,第二是科考和教育,第三是爱心和感恩。为什么叫公园呢,主要是在科考和教育这块,因为整个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区域内,涵盖了地质破坏的多种形态,它所产生的特殊的山崩,本身就是龙门山断裂带不常见的一种形态,所以科考和教育的功能也是各界很重视的。
刚才两位提得非常好,不论是从旅游的角度,还是从别的角度,我们一定要注重一种氛围的导入,我们会非常积极地采纳各位的意见。

效果:有效带动关庄三产发展

    沈兴娜:大灾之后都在重建,能否通过旅游,给当地的受灾群众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应该是有的。比如到目前为止,我们收到游客的捐款已经有14万。现在我们准备做成一个爱心小屋,也就是那种小卖店,游客的捐款也用小屋的形式体现了。我们想通过爱心行动,很直接地惠及到他们,这也是第一个捐款游客的想法。

    再有,东河口已经成了青川旅游、广元旅游的名片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将会带动整个青川,甚至带动广元旅游的启动。很多人是冲着东河口来的,所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沿途的规划、乡村旅游的规划上,在唐家河的规划上,统筹考虑,让它更大限度地惠及到全县的人,把灾难遗址转化为发展资源。

    截至目前,效果非常不错,关庄镇的餐馆新开了10多家。

献策:旅游规划要突出青川味

    党青:一般说来,在一个地方的旅游,如果它有一个特别的亮点,它会带来一方的产业发展。原来青川的唐家河是国家级的,但连名字我都叫不上。东河口就像北川一样,你不用宣传,媒体报道以后,它已经成为世界名片。打这张牌,我认为是比较好的。

    研究东河口带动产业的发展,就得很“川北化”,得弄一些很有川北特色的东西,比如川斗房,这就是文化。我在遗址里看到一个标语,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文化。

    青川的木耳、菌子、茶叶、腊肉,这些都是地方特色,都非常好。你的产业发展链条一定要突出川北的味道、川北特色,到我这才能看见,到我这你才能享受。

    沈兴娜:真正地感谢媒体。过去我们要做唐家河的宣传,我们要把媒体请过来,那是难上加难,即便是来了,他也就是给你一个豆腐块;现在不用请,大家是怀着关心我们的心情,来帮助我们。其实对我们的帮助,间接地是帮助了老百姓。

    我们有一句话,“来了就是支持,游了就是关爱,买了就是帮助”,你买我们一样东西,他吃一顿饭,对老百姓就是就业。现在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其实让大家找到了一条生活的路子,给我们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