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记者   江涛   周萱

     快一年了,去年两度探访利州区马口村的场景又一一浮现。

    遭遇地震之际,这个重点贫困村的许多扶贫计划才刚刚开始。地震打乱了一切。马口农房倒塌达30%,贫困人口增加超过三倍,人均纯收入降低近一半。地震造成损失549万元。

   在“5·12”抗震救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再次踏上了重访马口之路。

勤劳双手   带来震后新生

    长方梁,清一色的两户一幢的“经济适用房”坐落在高山绿树之间。走进村民罗尚花的新房,地上铺着地砖,厨房收拾得干净利落,厕所面盆便池一应俱全,“就是比城里的房子也不差啊”,在新家住了一个多月的罗尚花告诉记者。

    入村道路修整一新,山坪塘整治后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用水问题。重建资金从何而来?村支书王宪列告诉记者,我们是争取了八方投入啊。以农户主体、信贷为辅、政策扶助、部门帮扶、社会支援,共计整合到位各类资金上百万。在震后近一年时间里,完成了两个人畜饮水工程,3口山坪塘和4公里村道的整治维修,硬化组道6.6公里,64户住房重建,117户住房维修加固等重建项目。

    按照先建一层先住的原则,马口已有53户村民搬进了永久性新居。而在两个永久性安置点也已有一半村民入住新家。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村福利院,王宪列告诉记者,“我们村有4户孤寡家庭和三无人员、残疾人,重建不能忘了他们,这个福利院共有4套房子,每户60平米,他们的生活也有了着落,以后我们每个组轮流照顾他们!”农家书屋也正在修建。“村民求发展积极性很高,但最缺的就是技术。除了请专家,我们也要边学边做,这就是大家的学习室。”

    建房时 “节约一分是一分”的马口传统仍然没丢,“搬新家时,全村没一个待客的,”王宪列告诉记者:“村民都商量好了,到全部搬进新家的那天,每户出张桌子煮几个菜,摆个坝坝宴,还要把帮过我们的人都请来,又节约又热闹。”

迈开大步   马口村焕发龙马精神

     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农房重建,产业重建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下,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建立的新型猪业合作社让马口村这个传统的仔猪基地有了加快发展的希望。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合作社是国家和有关部门帮咱们建起来的,所有权归集体,我们以后可以承包,这解决了咱们的大问题了。”“启动资金也不愁啊,我们还有个贫困村互助社基金呢。”该“基金”的掌管人,村里的出纳刘应祥介绍,这个基金,是以省扶贫办给该村拨的9万多互助资金为基础,村民每户交500到300元,加起来十几万。村民们要投资搞养殖,栽果树,只要通过村民委员会的考察就可以贷款了。“村民愿意参加不?”“那咋不愿意,搞产业不都要启动资金吗,村民积极性高哩,已有80多户加入了呢。”到现在,基金建起三个多月以来,已有13户通过贷款率先搞起了产业发展。

    记者采访时,恰遇国家民政部、环保部,省扶贫办等部门来马口考察,他们正计划给予马口从资金到技术全方面的专业帮扶。

     刘应祥告诉记者,“他们来了大半天了,选了1组的王树洲做示范户。听说还要选几户,希望我也能选上,那样我干起来心里更有底了!”

    说这话时,希望的笑意一直挂在刘应祥的脸上,而这,也是震后的马口展现给大家充满希望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