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安庆的妻子正在给牛儿喂生态饲料
这天是大年初四,暖阳高照。
当很多人还都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青川乐安寺乡的黎安庆夫妇却像往常一样,依旧忙忙碌碌,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了,他们还未顾得上吃午饭:“乡下人没那么多规矩,什么时候空了什么时候吃饭,趁天还亮堂,把牛儿的草料准备好。”
黎安庆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村里养牛合作社成长的经历,一边让妻子打开了牛舍的大门。听到开门的声音,卧在圈里正在打瞌睡的几十头牛儿仿佛瞬间都来了精神,十几头小牛还撒起了欢,齐刷刷地冲着它们的“掌柜”哞哞地叫个不停。“这些伙伴们太可爱了,对我已经有了条件反射,知道是给它们送吃的来了……”黎安庆开玩笑地说。
现场所有人都被这一幕逗乐了。黎安庆的这个养牛场占地约有800多平米,目前已有68头不同品种的牛儿在这里安了家。
不当老板当“牛倌儿”
青川县乐安寺乡地处秦巴山区南麓。过去,因经济条件很差,发展十分滞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
黎安庆是该乡后坝村人,也是外出务工大军的一员,不服输的他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循序渐进地学习着建筑、养殖等各方面的知识。灾后重建期间,他带领他的建筑队伍回到青川加入到建设家乡的大潮,参与了不少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日积月累,黎安庆的专业技术不仅练得炉火纯青,家底也越越厚,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然而,前年春节,令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决定放弃从事的行业,回乡发展养牛产业。
前年春节,黎安庆满载着一年的收获回到家里,他发现:年迈的老母头发白了,腰也弯了,眼睛也花了,孩子也觉得父母就像陌生人。连续几天的时间里,他和妻子彻夜难眠:作为子女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一家人分多聚少,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夫妻俩寻思着,再也不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一心一意发展产业,同样能够致富。他们利用春节前后几天的时间,在村里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发现与他情况类似的还有很多。每年大年刚过,村子里壮劳力身背身大包小包奔赴着各个建筑工地,一去就是一整年,有的为了节约车费三五年才回家一次。虽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手里都有了积蓄并新建了房屋,但很多情况是要么新房座落在山里无人居住,经受着风化,要么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独守着空房,自己依旧是在外务工与工友合住在一间拥挤的破房子里,让人感到心酸。
这更加坚定了黎安庆夫妇留乡二次创业的决心,发展养牛产业便是他们的第一步。为了说服更多村里人,他们毅然自己步入养殖产业的试水区,先行试验成功后再带动其他人一起发展。
生态养殖“卖点”多
“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专合组织,抓好试点示范,促进农民增收。”这是乐安寺乡按照县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制定的确立的发展思路。这些思路恰恰与黎安庆的想法不谋而合,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为做到发展产业零风险、低风险,黎安庆走遍了全乡的田间地坎。他还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发现农村肉牛养殖数量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特别是绿色、无公害的牛肉,市场十分紧俏。而在家门口发展养牛产业不需要外出打工,还能照顾家人,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青川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也是全国第10个、四川省首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绿色生态养殖占有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把养牛作为产业来致富,黎安庆信心十足。他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一契机,抽资80万元在村里带头发展养殖产业,将大山里生态牛肉远销沿海城市。
为节省成本,提高综合养殖效益,黎安庆夫妇俩既当老板又当工人,给圈舍三天一消毒,一周大扫除。把自家农田全都种上了牛草,还把乡亲们准备烧掉的玉米杆、水稻等秸秆全部买回来,既达到了废物利用,增加了乡亲们的收入,又可以将粉碎后与种植的青草料混合成有机生态饲料。大胆引进外地优质品种,实现了不同品种杂交养殖,外销价格也卖得很俏。同时,他还把母牛留着繁育,公牛育肥即出栏,实现了良性循环。2017年,黎安庆的养殖业见到实效,毛收入达30万元。黎安庆赚了钱,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把村里剩余劳力叫到了一起开了一个交流会,为乡亲们算了一笔账,现在用生态养殖的牛不愁销路,一头1700至1800斤的肉牛每斤可卖到13元,保底收入22100元,家家户户种草养七八头甚至更多牛也不成问题,牛粪可为青草施肥,实现了生态循环。
黎安庆夫妻自学了兽医,治疗常见病都不是问题。黎安庆组织养殖户抱团发展,组建了养牛专业合作社,统一配送饲料,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统一销售模式。在黎安庆的带动下,乐安乡十多户纷纷开始养牛。乡政府也从县上多次邀请农技专家到村里传授肉牛繁育、种草养牛与秸秆利用等养牛综合配套技术。
“村里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我们聚在一起,讨论得最多的是哪家的牛养得多,哪家的养殖技术最好,大家都觉得奔康生活很有希望。”黎安庆笑着说。
据统计,迄今为止,乐安寺乡养殖肉牛达到500头。当下,黎安庆最大的心愿就是与养殖户们共建乐安养殖小区,实现规模化养殖,与乡亲们一起共同迈向奔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