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四川什邡市红白镇红白初中在5月12日大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教室的黑板还在,但学生已经被掩埋在废墟中。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

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救援时间”。四川德阳什邡市,距震中汶川仅有30公里,是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关键的72小时里,解放军官兵和当地人民群众积极展开救助行动,在残垣断壁里展开大营救,结局或悲或喜,这里,撷取的是其中的三幕。

被埋72小时重见天日

-地点 蓥峰公司

15日下午2时50分左右,经过江苏南京消防地震救援队近5个小时的奋力施救,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蓥峰实业有限公司一名被埋在废墟下达72小时的工人,被成功救出。

被救的工人名叫田小军,37岁。经现场救治,他的腿被压伤,但没有生命危险,目前已被送往医院。

田小军被救出时,在场的群众包括一名外籍记者都激动地高呼起来,并鼓起了掌。消防救援队队长汤立龙说:“这名幸存者的获救极大地鼓舞了救援队全体官兵的士气,也增强了我们一定要努力挽救更多生命的信心!”

蓥峰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化工企业,共有近2000名职工。地震发生时,在车间上班的大部分工人及时撤出,而在工厂宿舍休息的100多人不幸被埋在了倒塌的楼房下面。截至15日上午,仍有几十人下落不明。来自南京的消防地震救援队赶到后,立即启用切割机、液压组合破拆工具等进行施工救援。

该公司党委书记陈乾驹和一些工人家属守候在现场。陈乾驹回忆说:“发生地震时,厂里当班的有200多人左右,当班的200多人基本上都跑出来了。没有跑出来的,大多是在宿舍休息的职工。”

56岁的郭继全连续三天坐在现场等着儿子的消息。郭继全的儿子郭建强今年30岁,是蓥峰公司操作工。郭建强本应下午3点半上班,地震发生时正躺在宿舍里休息。而他的妻子廖玉琼,因为正在上班而躲过一劫。

余震中救出16个孩子

-地点 蓥华中学

一边是用作临时停尸房的小屋死一般的寂静,一边是抢险设备昼夜不息的轰鸣,在四川什邡县蓥华中学被地震摧毁的校园里,生与死的两个世界,距离只有20米。截至记者15日7时发稿时,在历时60多个小时的生死营救中,有16名孩子从废墟中获救。

“违章作业”35个小时救出少女

四面环山的蓥华镇,距离这次地震震中汶川仅20公里。12日地震发生时,300多名学生正在蓥华中学教学楼里上课。

14时28分,大地开始摇晃。几秒钟后,整座教学楼倒塌。

地震发生9个小时后,第一批抢险车辆的灯光,照亮了漆黑的蓥华镇。

谁也不知道倒塌的大楼究竟埋了多少个孩子,更不知道他们中的多少人还活着。部队救援现场总指挥、武警水电三总队政委程跃进说,当他们到达现场时,废墟下面传来好些个清晰的声音:“叔叔阿姨,救命!”

清理建筑碎渣,然后按照板、梁、柱的顺序用吊车吊开大楼主架,最后用手把孩子们扒出来,武警官兵“像绣花一样”开始了这次特殊的抢险。

16个孩子就这样获救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女孩——或许是因为女孩的生命力强,或许是因为女孩跑得慢,从而滞留在了生存机会更大的教室中部空间。

第16个获救者,是15岁的初二女孩廖友瑶。对她的营救整整持续了35个小时,仅为研究营救方案就开了三次现场会,因为她埋得太深了——五层的教学楼废墟中,她困在第二层,虽然上身和双手都能动弹,交叉着的双腿却牢牢地压在了残垣断壁之间。

武警救援队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力量,仍然无法把女孩拉出来。有人建议截肢,随即遭到否决——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个面容清秀的女孩从此走向不完整的人生。

营救人员不得不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头朝下探进女孩被困空间,用榔头、电钻、千斤顶和一切救灾现场能找到的小型设备,一块块敲下压在她身上的混凝土。

就在营救廖友瑶的35个小时里,蓥华又经历了10多次余震。紧挨着教学楼废墟的综合楼,在一次次震动中摇摇欲坠。

“这是这次抢险中最困难的部分。”武警水电三总队11支队副参谋长王淑建说,“在一座随时可能倒塌的大楼旁搜救,完全是违章作业。但为了孩子们的生命,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