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五年变金山
——利州区统筹城乡、产村一体成果缩影


  广元新闻网记者  彭富


    9月12日清晨,利州区天曌山森林公园里,林场职工张建生在公园主题歌伴随下,顺着林荫小道排查火灾隐患;公园外面,三堆镇飞龙村梁启珍等46户村民也早早的起了床,清扫庭院、准备菜品,迎接游客的到来。
    从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到住进 乡村别墅区,从肩挑背磨到靠旅游致富,梁启珍等前后只用了5年——2007年,利州区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县区,市、区两级整体联动,全域一体发展:山下建设工业园区,山上主打旅游品牌。穷得叮当响的天台山穿上“金马甲”——更名为“天曌山”后,穷山悄悄变了样。
    工业园区变成“创富园”
    9月12日,家住天曌山脚下的利州区回龙河街道办事处群兴村村民邓爱华在广场上晨练,50米外即为她的家。河的对面是回龙河工业园区,漂亮的厂房,宽阔的园区道路,与昔日的城郊村形成了鲜明对比。
    地少人多,难找工作,一年忙到头,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这是2007年以前天曌山村民集体生活的写真。
    2007年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县区后,利州区将工业作为统筹城乡的龙头来抓,推行“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产业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回龙河工业园区逐渐从规划变为现实。
    为了给工业园区让路,邓爱华的家搬到了回龙河对面,住上了安置楼,水、电、路、天然气、宽带、电视广播样样通;买了新农合,有了社保,看病能报销75%;一个月能领取养老金600元,房屋租金一个月收入1000元,爱人在河对面的现代化工厂上班,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休息2天,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让回龙河工业园区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回龙河工业园有工业企业 33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产值过亿元企业 6 家,成为利州区的“创富园”。
    “马甲效应”带来新生活
    为4个山区村和110名林场工人找到出路,半年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这是天台山换了“马甲”变身为“天曌山”后,今年上半年交出的答卷。
    在2007年底交给利州区管理以前,天台林场虽是市级单位,职工却常常发不出工资。“林场实行差额拨款。110名职工只有35个事业编制,工资差额达到80万元以上。”林场职工陈茂和说。
    紧邻天曌山森林公园的三堆镇飞龙村,由于道路艰险,村民祖祖辈辈靠种粮过活,生活十分贫困。“汶川特大地震后,全村307户人家中有237户农房需要重建,总贷款达500多万元。”这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杜金国常常为村民还贷担忧。
    “从山上下来,沿途有宝轮镇苏家村、三堆镇飞龙村、盘龙镇东升村、回龙河街道办学工村4个村,都很贫困。”利州区统筹委主任戚晓东说。
    如何将国家森林公园变成群众的绿色银行?利州区首先从景区更名做起:2008年7月,召开天台山更名学术研讨会,旅游界、文化界等知名人士从法律法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以女皇武则天名号“曌”改天台山为天曌山,避免与全国几十座同名景点混淆;将澳门援建的部分资金投放到三堆至天曌山至广元旅游环线建设上,与天曌山景区重建同步实施,道路建成通车后,不仅解决了山区村民出行难,还能将白龙湖和天曌山两大景区串联起来,解决沿线居民致富难题;采取向全国有奖征集天曌山景区主题歌曲、歌词、LOGO标识等,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开山迎客后,今年“五一”期间,又通过举办2012中华旅游小姐环球大赛,进一步提升景区知名度。
    “游客大多上山游玩了。”眼见门前成群结队的车辆往天曌山上爬,原本占据着山脚黄金口岸、农家乐生意很好的回龙河街道回龙村八组天缘人家老板刘元宝有点眼馋。如今,天台林场的伐木工人全部变成景区的护林员,由政府全额拨付工资;5个山村中4个村围绕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蔬菜种植、禽类养殖等相关行业走俏;群兴村村民围绕工业园区发展运输、加工等配套服务,或者就近务工,收入是2007年的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