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核心提示

    几年前,他们以“高考零分”的惊人之举,终结了自己的十年寒窗。有的考生想以此表达对现行教育制度不满,有的考生想借此一举成名。然而,异乎寻常的选择付出了代价,“零分考生”们的人生轨迹已然改变,当年对期待中的对教育制度的“锐利一击”,也已经波澜不惊。

    南京市桥北新村一私营小旅馆,一间没有窗的小黑屋不足4平方米,除单人床和旧电扇别无他物。5月9日,一位中等身材、小眼睛、看上去有点腼腆的小伙子,选择住在这里,每晚30元的宿费让他感到满意。

    这位21岁的小伙子,随身携带一个自制木箱,里面放着4000多份宣传单,印费290多元。宣传单一面印着劝告资料,另一面印着2006至2010年6名高考零分生的头像和话语。

    他叫徐孟南,家在安徽蒙城县乐土镇农村,系2008年“高考零分生”。今年5月,在江苏淮安打工的徐孟南,决定到各地巡讲,告诫后来者不要效仿高考零分生。

    一个人的“劝学”

    5月10日6时许,徐孟南手举一人多高的大条幅,上面写着:“高考0分生传达教育改革的声音,但0分注定是错误是伤害,请勿效仿我们。”他站在南京重点校金陵中学门前,开始了劝学宣传。

    本想走进学校演讲的徐孟南被保安挡在门外。保安的理由很充分:“我们这里没有不想考大学的学生。”

    徐孟南只好站在校门外发宣传单,他同时打开以前学习英语所用的学习机,播放起自己在网吧里制作的DV,那是他精心拟定的宣传语。

    “我是高考0分生之一的徐孟南,我带着我们0分生们的话语来到全国各学校进行演讲,劝告可能的后来者不要效仿我们,我们的0分做法是错误的,0分给我们带来的是伤害,我们既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我们还需要高考来追求梦想,请珍惜高考!”

    “在今年高考来临之际,我们希望可能的后来者要明白高考0分是没有用的,不仅不能给教育改革带来什么促进作用,而且也不能给我们本身带来什么利益……”

    “曲终人散是对0分生影响力的最贴切描述……我想奉劝可能的后来者,请不要效仿我们,你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但多数学生拿了宣传单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NextPage]

 

    接下来几天,徐孟南每天都去金陵中学,传单发出几百张,没有一个学生和他认真交流过。有时,城管也过来驱赶他。徐孟南的底气越来越不足,“花了那么多精力搞宣传,在陌生城市里到处跑,却得不到回应,挺累的。”

    徐孟南终于在金陵中学贴吧里,看到了一个同学的反馈,“这样的重点中学,不会有想去考0分的学生。”

    让徐孟南渐渐失去信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媒体的冷遇。他到达南京后,主动给当地几家报纸打热线报料,可只有一家报社的实习记者和他聊过,事后也没见报。

    徐孟南深感失望,他希望媒体帮他宣传不要效仿高考零分生。他认为,炒起来影响就大了,那才能达到真正的劝告作用。5月12日,徐孟南以实名在天涯论坛发帖,这一次总算有了一些回应者。

    5月15日,徐孟南决定去下一个城市:合肥。3年前,他在参加高考之后,曾被合肥媒体集体关注过。

    火车上,徐孟南又想起2006年“高考零分生”蒋多多,那是徐孟南曾经效仿的偶像。

    “如果当年蒋多多能在媒体上说一句她后悔了,她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我可能不会执着地去走那条路。”徐孟南喟叹。

    3年前的“高考零分生”

    “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我是蒙城二中的……”

    2008年高考考场上,徐孟南在试卷上故意违规,写上上述内容,并附上自己设想的“三人行”教育理念。

    徐孟南的目标只有一个:考零分。他希望表达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他们都不理我,我只有求助于高考了,所以我要在高考卷子上发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出生在农村的徐孟南有一姐两弟,家里很穷。他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时以全班前十名的成绩考入蒙城二中。那时,他是村里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高中第一年,他很努力,成绩能排中上等。

    高一下学期,一次受骗经历让徐孟南对社会失望了。当时,徐孟南在一个教育类报刊上看到一条“作文大奖赛”通知,他投了一篇稿,不久后竟收到决赛通知书,但必须交60元才能参加决赛。60元,相当于他当时半个月的生活费,他节省餐食,把钱寄给了大奖赛组委会,结果却石沉大海。

    后来,徐孟南又被类似的圈套骗了几次。失望之余,他总结教训时将根源追溯到教育上,“我们接受了学校教育,却连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才会上当受骗。”

    此后,他对学习渐失兴趣。“老师不关心你心里想什么,他们只在乎你成绩好不好。”徐孟南说,学习成绩下降后,他受到了老师严厉批评,还有父母指责。

    徐孟南愈发对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不满。他开始大范围阅读课外书籍,同时构想出一个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体制。他认为这个方法可以让所有人能发挥专长,顺利进入大学,而不用在痛苦中学习。

    2007年初,徐孟南开始写长篇小说《三人行教育》,介绍他的教育理念。“出版社都不理我,我也向韩寒求助过,但他也不理我。”徐孟南说。

    徐孟南寻找精神支持,2006年高考零分生蒋多多进入了他的视野,“她在高考卷子上‘乱画’,愤愤地抒发对现行教育的不满。她的零分事件被媒体曝光,各种报道及评论纷至沓来,她一度成为当年的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之一。”

    “文革”时期高考“白卷英雄”张铁生,同样是徐孟南的偶像。这是第一个通过国内高考试卷“上书”的学生,而且还如愿以偿地读了大学。张铁生成了“四人帮”利用的工具,“文革”结束后被判刑。获得自由后,发展还挺成功。

    徐孟南也打算用高考做赌注,在不交白卷的情况下,考个零分,成名后再宣传他的思想。

    但命运开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高考时,徐孟南的违规答卷居然考了160多分。他愤愤不平,甚至想起诉教育机关。

    徐孟南估计,如果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可以达到二本线,但是高考零分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零分之后的自主炒作

    2008年高考后,徐孟南希望高考零分引起媒体的关注。他在网上设计了一幕“假自杀”,并让朋友打电话给媒体报料,但没有成功。

    7月中旬,徐孟南直接给安徽各家媒体报料,终于有了媒体报道。他发出了反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声音,却没有得到广泛回应,“三人行”教育理念也没有得到进一步关注。

    徐孟南并不是那年惟一的零分高考生,贵州的李坚和云南的吉剑同样如此。

    李坚,贵州印江高三复读学生,高考中绞尽脑汁在不交白卷的前提下,希望门门考零分。最终,语文作文还是打了12分,加上20分的民族分(他是苗族),高考总分32分。但李坚和其他两位一样,自诩“零分状元”,并开博客宣传,一时成为网络红人。

    吉剑,云南镇雄考生,在博客上发表了很多数学论文,曾被认为是数学偏才。吉剑高三时将自己的数学论文邮给名牌大学,希望凭借数学上的创新被破格录取,但没得到回复。他认为高考制度选拔了一批只会考试的人,老师、家长、学生都是为了分数,十分可悲。他在每一科高考试卷上都写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最终他打了168分,其中数学打了8分。

    高考后,他们在网上爆出各自的“壮举”,同病相连的几个人,很快在网上取得联系,相互鼓励和取暖。

    父亲徐广丰得知儿子故意高考零分,是想抵制教育制度,一气之下,将徐孟南写的好多东西都烧了。之后带着徐孟南到上海打工。

[NextPage]

 

   一个月后,徐孟南悄悄由上海赶到合肥,通过媒体寻找希望。

    “我错了,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应当考上大学,等有了话语权后,再去宣传。”2008年8月23日,徐孟南对合肥的媒体说,“想上大学。”

    徐孟南讲,这是受到李坚的启发。当年8月的一天,李坚在网上对徐孟南说,他想回去上大学,或许媒体能帮忙。

    李坚成功了,他被民办学校江西翻译专修学院录取。但徐孟南的运作失败了。

    三个零分考生命运各异

    徐孟南、李坚、吉剑等几人,命运不尽相同。

    2008年,徐孟南欲借媒体报道上大学的举动失败,父亲徐广丰特意打电话让儿子:“老实一点,小心警察抓你!”在这个老实人看来,儿子抵制现行教育体制的行为属于犯法。

    徐孟南不想再惹父母伤心,乖乖回上海打工。打工之余,用近两年时间写了20万字纪实小说《高考0分生》。徐孟南说他没有电脑,这本书几乎都是用手机编写,通过手机上网方式完成。他把这本小说连载到自己的博客里,今年初推到新浪读书频道。

    这本书主要介绍历年高考中的零分考生。从张铁生到2006年的蒋多多、2007年喊冤的陈圣章、2008年的“零分状元”李坚等等。更多是写自己高考前后的心理活动,写这些考生“零分计划”的艰辛和精神压力。

    去年夏天,有人给徐孟南介绍一个家境富裕的聋哑女孩。为减少父母负担,徐孟南同意了。相处中,他喜欢上了对方。“如果她愿意,我就和她结婚。”徐孟南笑着说。

    《高考0分生》修改完成后,徐孟南曾对女友说:“再过半年我的小说出版了,就可以有钱买房子。”今年年初,他向多家出版社投过这部小说,答复多是“可以自费出书,花几万块就可……”徐孟南终于明白,出书赚钱对于现在的他,并不现实。

    去年,徐孟南的堂哥考上大学,引来徐的父母一阵叹息,当时徐父半开玩笑说,“你回去复读吧。”

    徐孟南居然当真了,他向往大学生活,可以有一个更高的平台和更广的人际圈子。他觉得自己高中底子不错,努力一年,应该没问题。

    徐父考虑后,认为他的学业已荒废了两年,复读考大学也没有希望。徐孟南没有再坚持,他得为自己当初的选择买单。

    当年选择就读江西翻译专修学院的李坚,于2009年转到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习新闻专业,目前在一家杂志社做实习记者,边学习边打工。

    吉剑近两年一直在打工,曾在北京一家考研辅导机构工作,看到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可怜”。目前,他正在浙江一个防盗门公司从事绘图工作,月收入超过3000元,吉剑觉得现在的状况还过得去。他说,这几年中,他在工作之余一直在自学数学,并经营着自己的博客。他说,高考零分事件过去3年,他并不后悔,现在网络很发达,自己想自学的东西网上都可以找到。他认为自己学习的东西,不比在校大学生少。

    2010年,国内出现一位真正的高考零分生——张皎。

    张皎目的是想找一个投资人。张皎说,他高考前联系过吉剑,吉剑提醒他,只有一字不答才能做到真正的零分,并希望和张皎联手一起改变这个教育制度,他愿意当张皎的推手。

    于是,张皎科科交出白卷,如愿以偿。高考后,吉剑在征得张皎同意的情况下,最先在网上代他爆料——“张皎高考0分主要是不满现行教育”。讽刺的是,张皎却对媒体毫不遮掩,他说,“我没有资格谈教育,不要推我,我考零分只是为了引人关注,吸引投资,我想像比尔·盖茨那样创业。”

    波澜不惊的劝诫宣传

    现在,徐孟南的高中同学已上大三。而徐孟南却在三年飘摇的打工生涯中,悔不当初。

    徐孟南的“不要效仿我们”的宣传单上,据说是一些零分考生对后来者的寄语:

    2006年高考零分生河南蒋多多——说真的我也有点后悔,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2007年高考零分生湖南陈圣章——创业屡败!咱们都不容易啊!

    2008年高考零分生云南吉剑——考0分的后果是极其残忍的!

    2008年高考零分生贵州李坚——希望后来者能珍惜自己的人生!有梦想,别放弃!

    2010年高考零分生陕西张皎——自己的想法有点幼稚,没有考虑周全!

    徐孟南在宣传单上还写着一段话,大意如下:我已经不认同用高考零分的方式来批判现行教育,这个行为只能是昙花一现,我们需要用更好的方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5月15日,徐孟南赶到合肥,在长江中路附近找了一家30元一天的小旅馆。这次,他锁定的同样是重点中学——合肥六中。

    16日6点50分,徐孟南赶到合肥六中门口,学生们正陆续进入校门。

    东侧地下通道口学生流最大,但一座写字楼的保安站在通道口,“我站在这儿,一定会被保安赶的。”徐孟南嘀咕了一句,有些胆怯地直奔校门口西侧的马路边,这里距校门约六七十米远,过往的学生明显比东侧少。

    他放下木箱,打开学习机放DV,左手举着条幅,右手拿着宣传单准备派发。他紧握着宣传单,没人来要,他也不主动往外发。

    徐孟南杵在那里,脸上找不到一丝自信。一些学生几乎没看清他做什么,就擦身而去。只有一个送学生的家长的注意,那位家长仔细看过宣传单的内容后说道,“我带回去给我女儿看一下。”

    7点30分,上课时间到了,徐孟南有些尴尬地草草收摊儿。按原计划,他还打算去南京、合肥、广州、重庆等地的知名中学去巡讲。

    ■对话

    “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悲剧”

    记者:你打算在合肥宣传几天?接下来真的要去广州吗?

    徐孟南:不知道,看情况吧。

    记者:其实高考零分生极少,你这样宣传你觉得有价值吗?

    徐孟南:值得吧。如果当初有人现身说法劝我,我可能不会那么冲动。我不希望再有人和我一样做出错误的选择。

    记者:这次出来宣传不如想象中顺利吧?

    徐孟南:是,我事先也想过,可能有人把我当怪人看。

    记者:父母和女友知道吗?

    徐孟南:不知道,我根本没告诉他们。我真不想让他们觉得我是个怪人,如果这件事被我未来的岳父岳母知道了,还不知道会搞成什么样子呢?他们家是有头有脸的人……(声音越来越小)

    记者:为什么要坚持四处告诫别人不要再做高考0分生?

    徐孟南:因为我的经历已经证明,即使我考0分也没用,对改变教育制度没有什么用处,人们似乎更关注的是其‘吃螃蟹’的新闻价值而非事件背后的严肃意义,结果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又伤了父母的心。

    记者:现在后悔吗?

    徐孟南: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个悲剧,可我并不后悔,我反对现行教育制度没有错,只是高考零分这个路径走错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我失去了很多。如果要问我得到了什么?只能说获得了成长,可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但自己做过的事情,做了就不应该后悔。

    记者:其他几个高考零分生对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吗?

    徐孟南:他们后不后悔我不清楚,但他们都承认自己高考零分是错的。蒋多多现在好像在杭州一所学校学习技术,她曾在网上对我说,她知道自己当时选择错了,其他人也这样说过。

    记者:这次你到各个学校宣传,还有别的目的吗?比如再宣传自己?

    徐孟南:还有什么好宣传的?我已经不可能再上大学了。高考零分之后,我已经带给父母很多压力了,很不安。这次算是终结,以后我的生活就与高考零分无关了。

    5月16日,记者联系到李坚。

    记者:对徐孟南宣传不要效仿高考0分的事,你怎么看?

    李坚:说实话,他(徐孟南)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不太成熟,关于他所谓的宣传,我觉得是无任何意义的,现在我们都挺过来了,更多的应该做一些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记者:他说,你也承认当年高考零分是错误的,你后悔吗?

    李坚:说真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后悔的,借用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说,人生就是直播,从来没有彩排,我没有想过从头再来。

■尾音

    徐孟南从3年前的高考零分到现在的悔悟劝学,追溯起来,有一个目的——希望一鸣惊人,通过媒体报道中传播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冲动和喧嚣结束后,等待这些零分考生的,是坚硬、庸常的现实。

    本文截稿前,徐孟南打电话来说,他已经回到淮安继续打工。徐孟南说折腾了几年,有些累了,他不想再让家人为他担心。如果女朋友同意,今年他会结婚,和村里很多男人一样,打工,买房,娶妻,生子。错过了高考,他肯定不想再错过其他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