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惊的小学生试卷”这个标题很吸引人。看罢文章,我却以为作者有点大惊小怪。原来,试卷中若干题目本来可以有其他答案,而老师非得要学生按标准答案答题,否则就判错。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学生在括号中填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结果被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国青年报》5月20日)

  这有什么好震惊的呢!只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所了解,就知道此类事情实属稀松平常。前不久,一位作者的孩子说“圆”的反义词是“扁”,老师给孩子判错,理由是标准答案为“方”。曾有多位作家说过,他们的文章上了试卷,而由他们自己来答题也会出错,因为与标准答案不吻合。拙作《群猫争雄》也曾有幸进入中学生课外读物,编者在文后出了几道练习题,而给出的标准答案也与我的想法不一样。

  或许上述例子都算不了什么,我甚至敢推测,假如邓小平同志考邓小平理论,大约也考不了满分。请看事实:

  一本邓小平理论自学考试辅导材料上有这样一道题:请你谈谈对以“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及香港回归的感想。按说,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了,感想岂能人人相同?如果有人说他的感想是我们的祖国确实强大了,有人说“一国两制”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如果有人说用这样的方式让香港回归,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稳定,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繁荣;如果有人说香港问题能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那台湾问题也应该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都不能说他们的感想有什么不对。

  可书中的标准答案是:答这道题有四个要点:第一,“一国两制”和香港的顺利回归,结束了……,洗刷了……,对……具有重要作用,对……是一件扬眉吐气的大事。第二,“一国两制”和香港的顺利回归,对……,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三,“一国两制”和香港的顺利回归,不只是……而且对……第四,“一国两制”和香港的顺利回归,对……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如果不照这个答案答,那就得扣分。

  假如邓小平同志还健在,有记者问他这个问题,他会怎样回答?他老人家思想极为活跃,可以想象得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会因为场合不同、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只要翻一翻他的文选,就不难印证),而上述四点是后来者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即使邓小平同志他看到并且也赞成这样的说法,恐怕也不会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地照搬这四条。所以,如果一定要用标准答案来打分,他老人家恐怕也要被扣分。

  前段时间,好多人在思考:近几十年来,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对此,很多人作了回答,而我只想问:在一切问题都有标准答案、邓小平考邓小平理论也难免被扣分的情形下,出大师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