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公安交警大队城区中队九峰路口执勤民警王义生尽管左臂致残,但他在这里坚守了14个年头。他不但恪尽职守,还成为“街头便民站”。他的特殊执法方式创造了年纠违8000多人次无投诉的成绩,他的为民服务实践感动了黄岩和台州。
近日,这个交通岗亭被命名为“王义生文明执法示范岗亭”,这是全国交警系统第一次以交警姓名命名的示范岗亭。
在30多年的从警生涯中,14年前的一次任务让王义生落下终生残疾。当时,为保障他人的安全,骑着摩托车的王义生连人带车摔倒在地,造成左肩胛部分粉碎性骨折。
伤愈后,王义生的左手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活动,被确定为三级残疾。交警大队的领导准备安排他到相对轻松的后勤或违章处理岗位工作,可王义生坚持继续从事路面执勤。他说:“左手残疾了,我可以用右手服务百姓。确实无法胜任工作的话,我会自动退出这个岗位。”
王义生的妻子林娜说,从不想让组织上把自己当“闲人”养起来的他,生怕残臂会影响指挥动作。为此,王义生试岗期间每天对着穿衣镜苦练左手的摆臂动作,林娜则拿着指挥动作的标准图案在旁边纠正。留着铁板的断臂常常让王义生疼得满头大汗,可他通过锻炼硬是增大了残臂的活动范围。
从此,每天自高峰期来临前的早上7时30分,到晚上高峰期后,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义生就像一颗螺丝一样紧紧拧在九峰路口,再未调换过岗位。
对于王义生来说,分内的事尽心尽职,分外的事同样乐此不疲。照顾双目失明的87岁老人梁易开,就是他“揽”来的事。
从台州市农科院退休的梁易开双目失明,每月都要经过九峰路口到对面的红十字医院治疗。儿女在外地,不能每次都送他过马路。王义生就主动承担起这个工作,不但把老人扶过马路,而且帮助挂号。当老梁的邻居看到王义生送老人回家时,就问他是老梁的什么人,王义生回答:“我是他儿子。”
在黄岩打工的环卫工人杨春来在一次清扫马路时晕倒。正在执勤的王义生看到后,背上杨春来到岗亭附近的药房看病抓药。第二天杨春来到岗亭送王义生垫付的医药费,并表示感谢。王义生说:“你扫马路,我站马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再说我的工资比你高,这点钱就别放在心上了。”
从老人、儿童到残疾人,王义生14年中记不得自己帮助过多少人。凡是从这个路口经过的行人,见了王义生就竖起大拇指,出租车司机路过时摇下车窗打招呼……多年受王义生帮助的退休职工管先进说:“王同志从不放过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真是上岗一分钟,为民服务60秒!”
被群众看重的王义生也更看重自己的岗位,他在自己服务了14年的岗亭里又添置了不少服务项目:“老王便民伞”——无偿提供给路人遮阳挡雨;“老王反光贴”——免费粘贴反光膜,为夜间骑车人增加安全系数;“老王便民箱”——里面装满了防暑降温、跌打损伤常用药品……
王义生深知,交警每天同群众打交道,还要进行违章处罚,非常容易同别人产生矛盾。执行怎么让百姓认可?王义生工作之余常常换位思考,花了不少心思研究各类违法现象、违法群体、当事人心态、现场气氛,摸索出一套“2345”工作理念。
“2”是指克服不愿管、怕麻烦,不敢管、怕报复两种心理;“3”是规范指挥动作、规范执勤用语、规范执法程序;“4”是查纠违法时,耐心做好法律法规解释、贴心做好事实依据解释、真心做好违法危害解释、诚心做好处理结果解释;“5”是不说与理无据的话、不言伤人自尊的话、不喊高声训人的话、不讲语气过激的话、不接气氛不利的话。
有一次,王义生查出外来务工人员张仔湘骑摩托车没戴头盔、车子过安全检验期、没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三项违法行为,王义生暂扣了车辆。张仔湘怒气冲冲来理论,王义生把他请进岗亭,倒好水聊了起来,最终说服了对方。这样的事在王义生执法工作中数不胜数。
现在,“王义生工作法”已被黄岩区交警部门以文字形式贴在各单位。不少残疾人看到王义生的事迹后,自发组织“爱心接力”,为路人提供遮阳伞、买药品送到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