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建设”的广元答卷——
示范效应提升执法形象
广元新闻网记者   张发政   江涛

     2008年底,公安部部署实施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在素有“蜀门锁钥”之称的广元,一面是如火如荼的灾后交通重建,一面是迅猛增长的交通流量,在交通安全管理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广元公安交警支队正是紧紧抓住“三项建设”的有利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开创了交通安全管理的新局面。

上传大目标   下分细任务

     全面摸底,迅速启动。2008年11月,总队动员部署会后,广元支队及时召开“三项建设”研讨会和动员部署会,全面摸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求以“三项建设”统领交通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2009年,支队被省厅交管局和市局确定为示范单位后,先后5次召开动员会、分析会、总结会、推进会,坚定了当好示范的信心和决心,“三项建设”工作呈现层级推进、平衡发展的态势。

     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去年底,支队制定了《全市交警系统“三项建设”工作实施意见》、3个分方案和10个细化化方案。今年3月,支队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上台阶,整体跨入全省和全市各警种前列”的工作目标,并将各大队分为A、B、C三类,把直属二大队、三大队、支队车管所、剑阁大队分别确定为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每个示范单位量身制定了推进方案和措施。目前,4个单位综合排名位于前列。

     捆绑考核,奖惩结合。支队规定,各科室与关联基层单位“三项建设”推进成效挂钩;根据各阶段考核排名结果,年底分别给予不同档次的经费、装备奖励。支队计划3年拿出300万元,对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奖励,对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者,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严格问责。

     智能交通,功能完备。市、县增加了交警编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矛盾。市城区新增红绿灯14处,设置了交通违法抓拍卡点18处,建成了功能较全的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各县区政府也将城市智能交通列入城市建设规划,苍溪、旺苍、剑阁、利州区宝轮镇等县区城镇已相继建成红绿灯、交通违法抓拍系统;支队办公楼、车管所和部分县区交警基础设施重建已纳入市县区政府规划建设范围。

一手强科技   一手抓管理

     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着力打造五个一网(办公办案一网通、视频监控一网控、情报信息一网综、执法服务一网办、绩效培训一网考)平台,不断创新警务工作模式,向科技要战斗力。

    办公自动,科技强警。2008年,支队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强制取消纸质文件,把科技应用作为干部竞争上岗第一环节,凡不能通过科技考试的不得进入下一轮。

    全员培训,强化素质。从2008年起,支队把科技培训和应用纳入各部门季度绩效考核范围。目前,全市50岁以下民警全部取得计算机操作初级证书,建立了一支现代科技队伍,专兼职科技人才达20人。

     综合运用,关联查询。2008年以来,通过人口信息系统与车/驾业务管理系统综合运用,成功抓获11名交通肇事逃逸人员,对网上在逃人员的及时比对率达100%。通过电子警察抓拍系统,抓拍可疑车辆或套牌车辆80余辆。

     服务实战,提升效能。完善了OA系统操作流程,增加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交通设施管理、车驾业务功能,实现了支队资产、装备、人事等的信息化管理,及时快捷办理车管业务。

     开发应用了“警情研判系统”,做到警情每日录入自动分析研判,实现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台帐信息化和交通管理信息分析研判的自动化,为科学制定勤务方案,及时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精确打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供研判依据。

     建立“办公信息资源库”,设置了资料库、知识库、多媒体警营三大类共23个主栏目。资料库采用文字资料、视频影像、摄影图片等形式分类建库,形成了广元交通管理的“百科电子全书”。

     开发应用了“民警绩效考核应用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适时掌握民警和部门的工作进度与质量,建立了科学、便捷的考核机制。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

    网上办公,便捷高效。2008年底,建成广元公安交警信息网,车管业务版块实现业务网上受理,科目一在线模拟考试;秩序管理模块提供违法信息网上查询。事故处理板块详解事故处理流程,提供事故咨询。

    目前,支队互联网信息网站访问量近25万人次,全市近8000人通过网上办理选号业务,约3万余人通过互联网报名考试,2万余人通过网上查询交通违法情况,8000余名群众在网上咨询相关业务,受理各类投诉和意见200余条。

既有执法艺术   又有执法规范

    在推进执法规范建设中,全市各级交警部门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贯穿执法工作各个环节,加强执法环节监督,强力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规范细节,提升形象。一是推行“两单制”,向驾驶人员放发“执法评议单”和“温馨提示单”,主动征求驾驶员意见和建议,并作为民警执法质量考核的依据,记入民警执法档案。今年以来,全市共录入违法信息11万余条,其中教育1万余人次。二是解决执法中“最常见”的问题,并制订整改措施。三是建立“走访”常态化机制,集中排查化解矛盾,减少执法投诉。四是提升执法形象,在主要路口设立执法示范岗、交通管理服务站。五是开展执法“回头看”活动,认真查找和整改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徇私枉法以及粗暴执法、野蛮执法和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对两次以上犯同一类错误的实行“叠加扣分”。

    延伸服务,强化培训。“交通管理服务站”为社区群众提供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违法信息、车/驾业务、代交体检表、代办补领牌证、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群众求助等延伸服务。开展了领导干部培训,对法制员、业务骨干专题培训,多元化岗位培训。今年开展执法培训12期,执法考核5次,队伍执法素质进一步提升。

    绩效考核,树立标杆。推行了绩效考核信息化,完善了执法状况分析研判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树立了绵广高速“二专线”保通大队维稳保畅先进集体,推广了因公殉职民警刘兴福的“五个一”工作法(一个标准的警礼,一个真诚的微笑、一番耐心的解释、一个公正的处罚、一句温馨的的提示),对推进“平和、理性、文明、规范”执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公安交警建立了“刘兴福交警中队”、“刘兴福班组”和“刘兴福示范岗”,在全市迅速形成推广运用“五个一”工作法的规模效应。

总揽服务大局   分列便民措施

    在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广元公安交警积极搭建互信平台,增添便民利民措施,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营造和谐执法环境,交通管理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理解。

    宣传平台,和谐警民。2009年,支队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搭建“五个宣传平台”,传播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供全市最权威的交通信息、最周到的出行帮助、最快捷的实时路况、最关心的交通安全话题,零距离服务群众,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下了基础。

    爱民实践,走访基层。去年底,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先后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家庭、援建单位开展大走访和爱民实践活动;今年全市“两会”召开之际,支队深入到“两会”代表中,虚心征求意见,认真听取建议,赢得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好评。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共走访困难家庭1570余户、交通事故困难群众160余人、企业390余家、社区32个、走访“两会”代表700余人,发放《征求意见卡》1200余份,征求意见、建议200余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管理问题135个。

    便民利民,下乡服务。今年,支队研究出台了14条便民利民措施,涉及秩序管理、事故处理、车驾管理。车管部门主动联合工商、税务、财政、保险、医院、银行等部门深入开展“四下乡”服务,共办理摩托车入户45000余辆,驾驶证34000余本,有效提高了办证率和注册率,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