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5日电(秦欣)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就一直是各经济体关注的向好希望。如今,在全球经济形势普遍显露复苏迹象之际,各种最新经济数据再次印证了中国仍是全球最先迈向复苏的经济体之一,并再度带给全球以告别二战后最大一次萧条的信心。

  中国经济走出漂亮“V”型反转态势

  得益于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 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从2008年一季度到2009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态势,“保八”大势已定。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的重要观察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1日发布的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升势有所加快。这一数据,再次提升了人们对我国经济未来走势的信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日还公布,10月份中国非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小幅回升。10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6.7%,比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最高,为58.8%;生产性服务业次之,为56.4%;消费性服务业最低,为55.6%。

  中国经济的复苏从外界的评价亦可看出,今年以来,世界银行数次修正调高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3月,该行将其去年11月对今年中国GDP增幅的预估下调1个百分点,至6.5%;6月,又将其上调至7.2%,并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速为7.7%。11月4日,世行最新一次将今明两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分别上调至8.4%和8.7%。

  世行在发布的这份《中国经济季报》中表示,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复苏。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继续强劲,但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在强大的基本竞争力和近期名义有效汇率贬值的助力下,中国的出口增长有望恢复,净出口有可能不再继续成为增长的拖累。”

  政府财政收入由负转正印证回暖

  中国经济的复苏,其实得益于政府正确及时的调控政策,亦为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了正增长。财政部3日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录得税收收入逾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

  从6月份开始,中国单月税收收入扭转了连续5个月减收的局面,并呈加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速从6、7月份的超过10%提高到8、9月份的逾30%,到9月末累计收入首次实现正增长。

  在各行业中率先回暖的房地产带动了相关税种的较快增长。1到9月,房产税收入59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0%,同比增长近20%。房产税的税基为企业保有的自用房产原值总额和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总额。

  官方分析指出,房产税持续较快增长,一来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的开发建设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城镇房屋保有量持续增长;二来是由于人口流动性逐步增大,促使全国平均房屋租赁价格稳步上升。

  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

  当然,在越来越多的复苏迹象之余,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外部不确定性的挑战,自身需要解决的困难还很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

  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趋于乐观的世行提醒说,从中期看,只有成功地实现经济再平衡,中国的复苏才能得以持续。该行建议,中国应将拉动经济的重点更多地落在消费和服务业上,而非投资和工业。前三季度,中国7.7%的GDP增长中,投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

  经济学者们对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纷表乐观,但通胀预期、产能过剩、全球此起彼伏的“退出”声使得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变数: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访问时,对明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保持坚定乐观,但对于通货膨胀预期,他明确指出,目前最需要警惕的是资产泡沫,包括股市、楼市和其他金融资产在内的资产泡沫危险更大。

  对于在金融危机中,为什么中国经济复苏比较快?为什么有的行业过剩产能得到一定调整,明年投资开始恢复?樊纲有自己的理解,“特别需要理解中国自己的经济周期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调整比较早,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调整,我们自己及时采取了措施抑制这些泡沫。泡沫没有太大,后面的危险就不会太大,时间就不会太长。”

  在近日举行的“2010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包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均建议,在通胀尚未构成现实压力的情况下,应抓住良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同时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目前既有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也有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通胀也许并不值得过分为之担忧。但也有经济学家担心,粮食价格上涨未来可能构成通胀压力。

  尽管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基本确立,但夏斌指出,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必须扔掉对美国消费需求的幻想,转向扩大内需,切实调整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