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土地,红色的记忆
——重走红军路之展望篇

记者   傅尹 ·文   刘仁·图

 

《红旗漫卷》雕塑

 

红军文化园里保存的红军使用过的马灯

 

红军文化园中的《强渡嘉陵江》泥塑

 

红军文化园

 

A 难忘广元“中国红”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从8月18日到10月18日,本报组织的“重走红军路”采访组一行,历经两个月,走遍了广元市四县三区的山山水水,再次有了这样的强烈感受。更为自豪的是,我们发现在广元这片红土地上,处处浸透着“中国红”,处处都有革命先烈血染的风采。

    怎能忘记: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就在广元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1929年冬,在南充读书的何芗,受组织的委派回到苍溪雍河乡,在这里建立起农民协会,并分别在土仑坪、陈家沟成立了党支部。30年代初,中共地下党又在苍溪王渡三堆石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党的组织。同样是30年代初,中共地下党还在剑阁长岭乡袁家沟建立了党小组。党的地下组织先后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游击队,举行了农民暴动。广元光荣的革命历史始于他们,他们是广元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怎能忘记:从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起,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广元地区就成为其主要活动地区之一。东起旺苍大德乡大黑滩,北至朝天青林乡、青川唐家河摩天岭,南抵苍溪涧溪口,西达剑阁秀钟乡,处处留有红军将士的红色痕迹。红军树、红军洞、红军沟、红军战壕、红军标语、红军墓……可以说遍布广元的山山水水,广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染着红色的记忆。木门军事会议,红四方面军由此发展壮大;黄猫垭战斗,嘉陵江战役留下红四方面军战斗史上最精彩的一笔;在旺苍坝组建妇女独立师、水兵连,创造了我军发展历史上的第一。

     怎能忘记:广元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广元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红军来后,广元人民全力配合红军战斗,组建担架队、救护队、游击队、儿童团大力支援前线,动员青壮年踊跃参加红军。人口稀少的旺苍,当时就有1万2千多人参加了红军,有名在册的红军烈士就达近4千人。苍溪县有3万余人参加红军,出过3位中央委员18位将军。但他们中仅有8千余人留下了姓名,大多数人永远留在了共和国无名英雄纪念碑上。

    走过红军遗址,触摸红军遗物,瞻仰红军陵墓,看到的是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形象,感受到的是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烙在广元的“中国红”文化,是那么具有震撼力。

B 可贵的红军情结

    沿着当年红四方面军在广元战斗的足迹,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艰难,什么是困苦,什么是无私,什么是牺牲。许多红四方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大多是偏僻之地,道路难行,有的如今已是人迹罕至,荒草丛生,无路可寻。可红军的事迹,红军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当地老百姓心中,世代相传,崇敬有加。一提及红军,是那么骄傲,那么自豪,解不开的红军情节时时处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

    青川县房石镇在地震后,首先修复的是当地的烈士陵园。旺苍县英翠镇前不久决定把散落在全镇的红军墓集中迁往镇上的烈士陵园,包括因打土匪牺牲在这里的原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政治部主任林英安墓。在采访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来自革命老区对红军的那份真诚感情。

     发生在苍溪黄猫乡的黄猫垭战斗,红四方面军全歼敌两个旅,10余个团,1万4千余人,是“六路反攻”中消灭敌人最集中的,也是最多的一次战斗。红军在这里也牺牲了不少人,由于人太多,只好挖一个坑集中掩埋。解放后,地方政府在黄猫垭战斗所在地黄猫乡高台村建起了简陋的烈士陵园。当地群众自发地几十年如一日给予精心维护,年年上坟,岁岁呵护。望着有些清寂的陵墓,高台村老村长汪桂林有个期盼,他希望政府把来这儿的道路修好,建造一个更好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让更多的享受着幸福的人来这里感恩。

    剑阁县鹤岭镇有个“马鞍山红军战斗胜利纪念堂”,里面有毛泽东、徐向前、王树声的塑像,是当地群众集资150万元建成的。这么大的一笔集资本身就是一种感动。然而更让人感动的还是它后面的故事。已进入古稀之年的雍朝鼎,就是修建红军纪念堂的倡导人和组织者,也是现在的管理者。他告诉记者,现在维修扩大红军纪念堂的费用不能再靠群众集资,他正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让红军文化传承下去,让红军精神发扬下去,让子孙万代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这就是雍朝鼎老人最大的愿望。

    在剑阁长岭乡袁家沟,也有一个烈士陵园,也是当地群众自发修建的。1930年,中共地下党在广元境内的剑阁长岭乡袁家沟建立了党小组,1932年又在这里举行了农民暴动。陵园里安葬了参加升钟起义而被杀害的袁家沟当地的19名烈士和剑阁县、南部县参加升钟起义以及在后来的革命历程中牺牲的烈士。记者在这里采访时,拍摄了这样一个镜头。来自剑阁宣传部的郭子松,特意在集镇上买了黄纸、鞭炮、香烛。只见他虔诚地在每一座坟头前插上香烛,点燃纸钱,放响鞭炮,寂静的山谷中回响着浓浓的相思曲。

    我们的广元百姓,就是这样惦记着为共和国打下江山的革命先烈。

C 永远的红军精神

    毛泽东对红四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开创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作过这样的评价:“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是呀,红四方面军在创建新中国的革命斗争中创下了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和所有中国工农红军一样,在川北,在广元留下了伟大的红军精神。

    红军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建成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中,从“赤化全球”的石刻标语中,从“木门军事会议”中,从反“六路围攻”、“三路围攻”中,从无数无名红军将士墓中,我们能体会到红军精神是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忠于理想、智勇兼备的科学精神;是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是吃苦耐劳、为民谋利的奉献精神;是勇于牺牲、勇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是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昨天,红军靠着这种精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天,我们靠继承红军精神,取得了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成为让世界瞩目的强国、大国。作为广元人民,靠红军精神战胜了地震灾害,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广元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有厚重的革命历史,有生生不息的红军情节,珍惜红军精神,传承红军精神,弘扬红军精神,应该成为广元革命老区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保护红军文化,传承弘扬红军精神,广元各级党委、政府在不懈努力。2004年,以“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碑林”为核心和主体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文化园在南山森林公园落成,成为集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文物保护单位。张万年、张震将军为广元红军文化园题名、题词。今年9月26日,被誉为红色川北第一塔的“红军塔”在广元九华山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在广元落成的“红军塔”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也题写了“军魂”。同样是这一天,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旅游局,省老促会,省红色旅游发展小组办公室,广元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09中国·广元红色旅游发展大会在旺苍县红军城纪红广场隆重开幕。

    广元的红色旅游拉开了大幕。愿红军精神从此生生不息,走向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