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闹事”专业户,如今对公益活动格外上心

徐嘉蔚   记者   桂兰   文·图

    去年“5·12”大地震后,三堆镇先后组织了15吨蔬菜、肉类、菜油等救灾物资运往极重灾县青川的沙洲、木鱼。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救灾物资的组织者之一张志福,却是曾经最爱闹事的一个人。昨日,记者采访张志福时,他说他本人也有些吃惊。不过,听了他的故事,记者不吃惊了,知道他的转变自有其逻辑——他是因为感恩……

曾经:他叫不好惹

    “把姓朱的那个什么书记拉出来给咱们瞧瞧!”这是张志福第一次冲进镇政府同领导发生的冲突。

    1953年2月,张志福出生在利州区三堆镇的宝珠村6组。过去的大半辈子,他基本没离开过那片土地。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愿意,他患上的骨髓炎让他从6岁起就忍受着病痛的折磨。1974年,风华正茂的他被截肢,成了一名残疾人。

    在一般人心中,残疾人往往被视为弱势群体,但张志福却让周围人深刻的体会到“不好惹”的涵义。镇上的人,从一般百姓到机关干部,没有不认识他张志福的。

   “曾经有段时间,某局汽车在大街上停放,把当时卖水果的张志福的生意挡了,他也不管什么天王老子,一把烂泥就给抹到汽车上,而且见着一个就抹一个,弄得人家车子还真不敢往他那儿搁。”利州区移民办工作人员回忆起张志福来,哭笑不得地说道。

    三堆镇是个典型的移民区。它不仅是宝电、紫电移民安置区,也是宝电施工区,另外有水电五局,八二一等也在这里聚居,居民构成复杂,矛盾纠纷频发,而张志福之所以成了当地有名的“闹事”专业户,和他在这些纠纷中扮演“急先锋”角色有着很大关系。

    2004年,为移民安置费用而引起的那场高速路堵截事件,张志福毫无意外地成了闹事者的号角。

   张志福的“闹”让人有点无可奈何!

如今:一个热心肠

    张志福一直都很忙,以前忙着闹事,和政府对着干;现在忙着救灾,和政府一起干。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不久,15吨救灾物资(蔬菜,肉类,菜油等)在张志福挨家挨户动员筹集下,被顺利送往了青川木鱼和沙州的受灾群众手中。

    外地捐助物资来到三堆,分发给居民这本是好事,但数量有限,做到平均分配,这不现实。于是,他想了又想,提出自己建议:老小先,青壮后——分得大家心服口服。

    学校灾后重建,选址重建,他又凭着自己是本地人,熟悉情况,跑进跑出,将自己能提供的信息全都献上。

    哪家有事,他也总是跑在最前面。

   街道治安管理,更成了他热心去做的事情。

转变:因为感恩

    “说实话,被党组织接纳,我很感激!想想以前的所作所为,真的很羞愧,这真要感谢区委区政府,要感谢移民办啊!”张志福说的移民办,即利州区移民办公室。

    三堆镇移民安置工作让区移民办和张志福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张志福回忆以前的经历,颇有感触的说:“我这一家子全靠移民办才有今天!”

    1999年,张志福的儿子当兵了,区移民办的人对他说:“现在你可是军属了!”于是,第一次,他的心中有了荣誉感。

    三年后儿子退伍了,想学门手艺。区移民办为其联系了成都八一学校学厨师。于是,第一次,他的心中有了感激之情。

    新农村建设,张志福要修房子。区移民办的人又来了,修房运材料,一楼一底的新家转眼间破土而出。于是,第一次,他的心中有了对党和政府深刻的思索。

   再后来,儿子结婚,儿媳找工作,只要是张志福家的事,总能看到区移民办人的身影。

    太多的第一次,太多以前没有感受过的东西,让张志福渐渐沉默了起来。他开始为自己过去的行为后悔。

   “移民办蒋主任和我谈了很多次话,宣讲共产党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宗旨,并鼓励我进步。我说:那哪儿成啊,以前做了那么多不好的事情,老是让政府为难。党组织怎么可能接受我呢?”

    张志福其实对共产党还是有着憧憬的,慢慢地,他不再用以前的方式和政府打交道,也不再嚣张,蛮干了。他更多的,是多听听别人说的,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008年6月,经受了大地震考验,张志福入党了。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了三堆人的面前。三堆人很诧异,却欣然接受了这位年过半百的新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