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向青川教育局捐赠时表示,乐当青川经济发展顾问。记者   柳桂华   摄

编者按

   《中国企业家杂志》第九期在《5·12周年纪》的专栏里,推出了一篇回顾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地震10个月后青川之行的文章。马云3月29日来青川,捐了100余万元改善青川教师的生存状况,并承诺做青川的经济顾问。这两个新闻信息,本网曾经作过报道,不过关于马云此举,究竟是什么背景,我们不甚了然。企业家杂志记者雷晓宇的这篇文章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从这扇窗里,看到了一个试图站在灾区的土地上,破解贫困山区经济难题的企业家。

     一个商界巨子拿一点钱出来是不算什么的,虽然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不过,马云他在灾后10个月来青川,正如他自己所说,现在过来其实更理性。企业家理应理性,但是如果他不只想做做秀,而是站在破碎的山河上,用企业家特有的理性和智慧思考更宏观的东西,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果然,他找到了答案:在青川成立一家非营利公司,用阿里巴巴特有的网络资源,寻找土特产货源,由全国淘宝卖家执行网上销售。“这个模式通了,以后全国的贫困山区的东西都可以这么出来了。”

    如果此说出自另一个人之口,我们会怀疑他是否言过其实。但是,作为百度、搜狐、阿里巴巴的创始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

    一位读者读到此文后说,“这才是广元新经济的曙光”。网络时代,我们相信,此言不谬。那么我们转发此文,让广元人更多地了解他,进而支持和配合他在青川的慈善事业,也算是对这位经济顾问的回应吧。

 


一个理智的救灾者

     马云就站在那里。

     他戴着一顶黑色短檐软帽,双手抱胸,抬抬脖子,向更高的天空中张望。他的样子看起来和在高尔夫球场第18洞边谈并购事宜时没什么两样。但他看到的不是草坪、溪流、清爽的空气和彬彬有礼的球童,他面前的世界非常残忍,他只有看看天空才觉得不那么压抑——路边无人清理的巨石,被泥石流冲刷过的没有植物的山庄,无数冲破坚硬地表的黑色十字架,永远失去再看亲人最后一眼的机会却面无表情的老人……

     3月29日,马云来到了青川县。他的到来能为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提供什么呢?从成都出发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悄悄告诉我说:“至少,大老板亲自来看,要多给些钱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日程表显示,这是一次艰辛的旅程。马云需要忍受往返长达16小时的山路车程、两次在残破的公路边的午餐,以及整整48小时无法上网的生活。

    其实,马云已经来晚了。10个月来,这位著名的中国商业偶像第一次入川。他率领的这支装满了三辆越野车的工作小组已经是阿里巴巴集团派往四川的第16批人员了。

    不过,他并不因此有所愧疚。那天下午三点钟,我们把车停在一座干涸的小河滩边,坐在碎石头上吃午饭,周围是大片明晃晃的油菜花、狗尾巴草和乱窜的蜜蜂,不时有拉着砖头和圆石的大卡车呼啸而过。马云站在经久不散的尘土里,挥舞着一根刚折下来的野草,对我说:“现在过来其实更理性,头脑发热什么也做不好。”

    马云何曾头脑发热过?我看不出来。即使当年收购雅虎中国有点嫌疑,但在参与灾后重建这件事情上,他从一开始就非常理智。

    去年5月12日,马云身在莫斯科参加APEC会议。下午,他陆续接到同事和朋友的短信。3小时后,他通过美国代表从CNN确认了中国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当天晚上,他和李连杰通了电话。李连杰告诉他,情况比想像的更严重。

    “我看着电视,问自己可以做什么,阿里能做什么。我可以让一万多年轻人来搬砖头,可是10万解放军已经来了。阿里的作用在灾后工程。企业能做的事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天灾人祸永远都有的,要找到可持续的发展途径。如果不恢复经济、解决就业,就没有希望。只有房子没有生产机制,重建就是空话。”

    这番话可以看作是马云的“灾后宣言”。一周之后,阿里巴巴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小组,以2500万人民币的专项基金,对口支援极重灾区青川县。

    这一次青川之行,马云的任务是为当地提供一项百万元的教育援助、进行一次小型的农村经济调查。他准备在当地成立一家非营利公司,马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个出钱的“老板”,还是这个县的“经济参谋”。他为自己制定的参与重建期限是7年:“7年如果还做不成,就是无能。7年之内,持之以恒。”

   7年。要知道,他当年率阿里巴巴赶超雅虎也不过就花了7年。

一次农村经济调查

    青川是个闭塞的小县,距离成都300多公里,和甘肃陇南相邻。地震时被毁掉的砖房就那么豁着,像道伤口。

    进入县境之后,不时可以看到一些气宇轩昂的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有些地方砌起烟囱,开起了砖厂——砖头是目前最热门的消费品。有些地方在修加拿大人援建的木架房,据说会被用来做农家乐,搞旅游开发。经过一片山谷空地的时候,有人很兴奋,指着那些支起一半的蔬菜大棚说:“去年6月,我们就是在这里给孩子们放的电影——《功夫之王》。”

    最后,车停在东河口村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村支书姓王,他是一位头发凌乱的老人。他脸上有种永恒的苦笑表情。他和他年轻的儿子一起来迎接我们。地震的时候,他的家被埋在了山脚下,无影无踪。在外打工的儿子回到家里陪伴父亲,只有他会说普通话。

    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地下百米深处,掩埋着八百余位遇难者——马云脱帽致敬,但并不激动。情绪已被时间稀释,剩下的是反思和行动。

    板房安置点在村子南边的一块空地上,这里以前是耕地,种植廉价的茶叶和油菜花。现在,80来户村民有公用的厨房、厕所、浴室和希望小学。他们只有一台电视机,正在播放重庆电视台的电视剧《战北平》。有女人在准备中午饭。彭蕾凑过去看,她们吃一种黑色的晒干的土豆片、豇豆干和米饭。“还以为这是一种土特产呢。”彭蕾说。

    老人告诉马云,这里的特产其实很少,有茶叶、核桃、蜂蜜和一些中药材。经过反复提醒,他才想起来有魔芋这样东西。几年前,有人在村里开了家饮料加工厂,但是很快就倒闭了。再几年前,有人为村里做了一项土地使用规划,除了中学、小学和社会福利中心,还有一项叫做“一类工业用地”。

   “用来做什么?”马云问。

   “木材加工厂。”老人说。

   “可是木头很少,不能砍。”儿子说。

   “这是个大问题。”马云指着树在村口的规划图说,“没有资源,也没有人。年轻人都走了,老的人留下来,没产业,没工作,没收入,怎么生活?只能靠种植,但是油菜花又能卖上多少钱呢?”

    “这已经不是救灾问题了,是农村经济问题。扶贫是很艰难的,我们回去要好好商量。”马云握着老人的手道别。离开之前,总算有点小花絮打破了沉重的气氛。马云在安置点的“宝洁抗震希望学校”和女孩儿聊天,儿子趴在窗台上说:“这位是马云马老师,他是百度、搜狐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

   “这里太闭塞了。”有人悄悄在议论,“百度、搜狐他们可能还会用一点,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他们就更陌生了。”

   “看来他们都很迷茫,信心不是很足。”村落离车后窗越来越远,马云对彭蕾感慨说:“没资源,没人才,没交通。”

一项非营利商业计划

    3月30日这天,马云起得很早。30年来,他还是第一次被大喇叭广播里的《新闻与报纸摘要》吵醒。

    前一天的经历值得回味,除了一次农村经济调查、两次半夜的三级余震、一次在板房里进行的斗地主大战之外,还有一次小规模的内部商业会议——参加会议的人选很新鲜,是设在青川县城的网服机构“阿里中心”的6名工作人员。

     早在去年8月,阿里巴巴就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拨款500万元用于一项灾后残疾人康复培训。按照马云的计划,阿里巴巴要在青川创造一个就业基地,为残疾人设置网络电话服务业务。“以后,我们还会说服招商银行、中国移动也在这里创造就业机会。”

   “我们是第一批员工,现在一天有300条交易记录,负责出价记录、商品交易和出价管理。”一个女孩向她的老板汇报说,“不过,现在VPN的网速还不大好。”

    除了三台电脑,办公室的书架上还摆着不少马云的传记,他也的确表现出了一个老板的和蔼、耐心和风趣。他为孩子签名,落款是“风清扬”。他逗腼腆的孩子说话,说你们要是再多一个人就好了,“就是全真七子了。”他打听孩子们以前都做什么工作,然后又苦口婆心地劝:“县城这么小,做网吧和汽修能做多少呢?还是需要新的产业。”

    其实,就在离开东河口村的路上,马云就在车上和他的同事们商量一项商业计划:在青川成立一家非营利公司,由阿里中心的残疾人员工做市场调查,寻找土特产货源,出货、定价、监管,由全国淘宝卖家执行网上销售,在成都设立储存仓库,外包运输公司解决物流问题。

    “这就是一个青川专区,你们就是青川第一批网服。这个模式通了,以后全国的贫困山区的东西都可以这么出来了。”马云说。在和青川县委书记签订捐赠协议时,马云甚至承诺说,要在较短时间内拿出详细的商业计划书。

   “最近一年,我和李连杰谈得最多的其实不是慈善,而是创业问题。”他说,“我希望思考一个商业模式出来,而不是做一锤子买卖。”

    马云可以做更多。不过就像他离开任何一个公众场合时一样,他需要突破一些包围圈。更多的人期待着,他能以自己的创业思维、商业头脑和人脉更新一下中国商人的公益领域。(注:本文标题为本网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