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月末,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而由于IPO已经暂停半年,证券市场的募资情况却是“寒意增几许”。截至3月24日,今年以来仅15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实现了融资,募集现金合计只有47.1亿元,创下了15个季度的新低。

  现金募资环比下降85%

  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增发就成为了唯一的融资发行方式,尤其是进入2009年之后发行规模呈现出迅速下降的趋势,整个市场的融资功能出现了明显的萎缩。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5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进行再融资,募资规模合计223.66亿元,其中非现金资产共计176.56亿元,也就是说募资中的现金部分只有47.1亿元。而2008年第四季度共有35家公司进行增发,募资规模合计574.64亿元,扣除非现金资产之后的募资金额为306.51亿元。环比来看,2009年一季度募资规模下降了61%,现金募资金额更是下滑了84.6%。

  从历史情况来看,如果不考虑因股改因素导致2005年5月末-2006年5月初停止融资的这段时间,那么2009年一季度现金募资金额将是自2005年二季度以来15个季度的新低,2005年1-3月份IPO、增发和配股合计融资44.71亿元,略低于今年一季度。

  融资渠道日趋闭塞

  自2008年9月25日华昌化工上市后,IPO发行工作已经暂停了整整半年,转债和配股发行也出现停滞,在此期间增发成为了上市公司实现融资的唯一渠道。

  早在2008年初证券市场出现低迷开始,债券发行逐渐成为了上市公司的一个主要融资手段。2008年1-9月份,共有16家上市公司发行转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总额达到了710.05亿元。而2007年全年的转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金额只有295.2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4倍。此外,2008年1-9月份还有15家公司发行公司债,融资金额合计288亿元,相比2007年3家112亿也增长一倍以上。

  不过,就在上市公司另辟蹊径,借道债券市场募集资金的时候,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在2008年四季度的集中爆发,利率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债券发行工作也戛然而止。自万科A9月2日发行59亿公司债券、江西铜业9月22日发行68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之后,公司债券和可转债的发行就停滞至今。

  不仅是债券发行出现停滞,公开增发的发行方式也在2009年的融资市场中消失了。2008年四季度尚有鲁泰A、招商地产、开滦股份和济南钢铁等公司进行公开增发,而进入2009年之后,15家进行增发的上市公司发行方式均为定向发行,且大多为重组型资产认购。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逐渐变窄,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对融资的抵触,尤其是目前市场震荡幅度较大,加大了上市公司融资的难度。

  海外市场融资也现窘境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融资难成为了全球上市公司的难题。通过对各主要市场的融资情况进行统计,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均环比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从IPO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美国市场募集资金13.07亿美元,是全球市场融资最多的市场,不过与2008年下半年103.59亿美元的融资规模相比,缩水幅度已经非常惊人。而英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基本停滞,今年没有公司IPO发行。香港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以来IPO融资5635万美元,与2008年下半年23.25亿美元的融资规模相比下滑明显。

  全球市场的再融资则显得冷热不均。美国今年以来再融资101.29亿美元,环比出现了大幅下降;而英国今年以来再融资326.90亿美元,香港市场再融资16.30亿美元,环比均略有上升。(记者 刘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