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夺取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胜利

——市长马华在广元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所作

《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回眸2008

    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组织由军队、医疗队和干部组成的36支救援小分队2万余人进入青川县36个乡镇、286个村和全部重灾县区开展救援工作。调派医务人员13496人,调拨药品36870件、医疗器械39443件。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从废墟和困境中搜救生还者3274人,收治伤病员25万人次。

    紧急转移安置100多万受灾群众。148.3万受灾群众8月10日前全部住进过渡安置房,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累计开工140989户、完工60272户,分别占需重建总户数的71.95%和30.8%;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启动。青川县近3000名受灾群众被永久性安置到剑阁县和元坝区。妥善安置孤儿、孤老、孤残和受伤致残人员。发放受灾群众生活补助金12202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60510人。帮助16.7万名因灾失业群众就业。在全省率先开展“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攻坚月活动”,“四保一储备一加强”工作全面落实,对31440户群众自建过渡安置房进行了加厚保温,发放棉衣棉被151万套、取暖用品3.7万件、救济粮4.5万吨,确保了受灾群众安全温暖健康过冬。

    实现了卫生防疫全覆盖。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全市传染病发病率下降36.47%。

     组织37只专业队伍、160名地质专家拉网式排查,及时整治消除地质灾害和病险工程安全隐患2万多处,安全转移群众22万余人次。科学处置了全省第二大高危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东河口等36处堰塞湖险情全部解除,494座震损水库成功应急除险。

    切实加强救灾款物筹集、调配和监管,救灾款物保障和监管工作多次得到中央和省检查组充分肯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203户,恢复比例93.1%;商贸企业恢复经营24783家,恢复比例89.9%。农业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旅游产业逐步复苏。搭建活动板房61606套,其中学校板房18167套、36.53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的海螺水泥、投资11.3亿元的塔山湾产业园、投资8亿元的广旺水泥、投资7.5亿元的攀成钢机焦、投资6亿元的升达林板一体化、投资3.5亿元的达钢球墨铸铁管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

    经济社会实现恢复性发展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一季度加快发展、二季度因灾受挫、三季度逐步回升、四季度增速回落”的阶段性特征。震后经济社会总体上实现了恢复性发展。

    新启动生态小康新村建设200个,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全年劳务输出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3.6亿元。“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工程深入推进,川陕甘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在东河口率先建成全省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成功打造昭化古城、红军渡国家4A和曾家山国家3A旅游景区。全市旅游总收入15.8亿元。

    47个重大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8.2亿元、增长51.6%。

    率先在全省实施灾后专项就业援助。“五大保险”参保达129.4万人次。

    维稳工作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获省委、省政府一等奖。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4%,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县城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一年中,市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委员提案176件,办结率达100%、满意度达98%以上。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狠抓行政效能建设,着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了新提高。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7.9%。

    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9.9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0.38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3.28亿元,增长9.4%。

    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29个,到位市外资金81.6亿元、增长20%。工业项目占引进项目数的55.71%,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6.27%。

    外贸进出口总额1.32亿美元、增长10.8%。

  省下达的75项民生工程中,除“村村通工程”因国家政策调整延后实施外,其余全部完成。市确定的51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率先在全省实施灾后专项就业援助,培训2.3万人,新增就业2.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1万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全面启动,经济适用房竣工266套。

    “新农合”参合率达88.71%,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85%。

    展望2009

   政府工作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按照“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坚持把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把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作为总突破口,坚持把深入推进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方向,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加大项目投入,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稳定,全面夺取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胜利。

    八大工作重点 

    加快建设进度,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继续协调推进对口支援,又好又快推进恢复重建。

    强化项目拉动,着力扩大投资需求。扩大内需保增长,重点在投资,关键靠项目。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育产业、强企业、创名牌、拓财源是结构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市人民政府将更加注重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更加注重在扩大开放中把握机遇。

    注重节能降耗,着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人民是执政之基,民生是为政之本。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主线。

    坚持统筹兼顾,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执政能力。发展永无止境,创新和探索永无止境,政府自身建设也永无止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

    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主要目标任务的80%。

    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69亿元,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力争第二产业增长13.1%。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争第一产业增长3%。

    大力开展“剑门关蜀道旅游年”活动,加快物流产业和园区规划建设,努力扩大消费。力争第三产业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深入实施以教育助学、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环境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
全面启动青川县城和部分极重灾乡镇重建工作。完成400所学校或教学点、100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
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

    帮助“4050”人员就业,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

    城镇居民参保达到56.8万人。“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11万人。

    加快建设进度,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路径

   ·加快推进城乡住房恢复重建
    ·加快推进公共设施恢复重建
    ·加快推进三次产业恢复重建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恢复重建
    ·加快推进精神家园恢复重建

    力争9月底前完成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

    全面启动青川县城和部分极重灾乡镇重建工作。完成400所学校或教学点、100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

    积极实施产业重建规划,尽快启动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受损企业生产能力尽快恢复到震前水平。大力推进损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快旅游景区、商贸网点、建材和农产品批发、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设施等市场体系恢复重建。

    完成487公顷林木种苗基地重建,完成50%以上因灾损毁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切实搞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继续组织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实施心理康复工程和文化抚慰工程。搞好地震遗址保护、规划。

    强化项目拉动,着力扩大投资需求

    路径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

    ·加大项目储备开发力度

    ·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

    ·加大项目保障监管力度

    确保广巴高速公路元坝至普济段完工,加快广陕、广甘、广南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广元段、市城区北出口公路建设和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度;全面开工建设15个重要干线公路灾后重建项目;新建通乡油路水泥路68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2550公里。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加快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以及嘉陵江大桥、万源片区路网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中钢川炭4.4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二期、金顶水泥、海螺水泥一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升达22万方林板一体化、达钢20万吨离心球墨铸铁管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中石油7口油气勘探井、中石化13口油气勘探井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

    进一步从对口援建、重建政策、存量资产、优势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策划挖掘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得到国家和省的支持,吸引更多客商到广元投资创业。

    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方式、降低门槛,加大对重点项目、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

    继续实行亿元以上项目“四个一”推进机制。加强对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阳光操作程序和项目管理各项制度,确保质量和安全;严格控制资金投向,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路径

    ·奋力推进工业提速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强化财税金融保障

    抓住国家出台“九大行业振兴规划”的机遇,尽快培育和引进一批支撑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突破性抓好项目入园工作。全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7亿元,引进入园项目100个。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积极培育全国和省市名牌产品、优势产品,着力创建青川木耳、埃斯塔牌铝锭等核心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69亿元,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0个,工业项目完成总投资60亿元以上。力争第二产业增长13.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效益种植业。新培育2家亿元以上、10家销售收入过千万的龙头企业,新引进7家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建专合组织96个。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抓好11个省级重点新村建设,新启动200个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建设4万户生态小康户。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训农民工12万人,就地转移和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7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40亿元。整治震损和病险水库160座。新建农村沼气池5.5万口。力争第一产业增长3%。

    大力开展“剑门关蜀道旅游年”活动,启动剑门蜀道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工作。加快剑门关、唐家河、千佛崖、明月峡、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创国家4A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广元,着力打造川北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力争第三产业增长10%。

    着力培植财源,依法治税,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全年新增贷款40亿元、增长30%以上。

 

    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国道212线广元至元坝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2月3日正式动工。施工单位克服困难,争分夺秒,在保障道路通行的同时,科学管理,昼夜施工,快速推进。投入新型快速潜孔钻机3台,压浆设备3套,大型空压机6台,24小时施工作业,已完成了冷、热拌合场土地租用、场地平整、施工用活动房屋的搭设工作。截至2月15日,完成凿毛3.5公里,钻孔1公里,压浆1公里,该工程预计9月底全面完工。图为路基钻孔处理。刘敏   摄

    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路径

    ·深入推进改革

    ·全力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产业发展、体制创新、城镇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重点突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推进集体土地流转、农村户籍等农村制度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等工作。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32亿元,增长14%以上。

    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重大机遇,巩固提升“浙广合作”、“九广合作”成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深化区域合作,广泛开展对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投资促进活动。加强与援建省市、地区以及参与共建高校在优势产业、企业、项目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力争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02亿元、增长25%以上。

    注重节能降耗,着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路径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切实推进生态建设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行动。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重点抓好7户工艺技术落后企业的关闭和淘汰工作,挂牌整治10家工业污染企业和6户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营造林2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平方公里。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省控目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用地需求。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路径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积极扩大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搞好扶贫和移民等工作

    深入实施以教育助学、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

    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民工及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

    完善和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达到27.96万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老工伤”等群体的社会保险问题。抓好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城镇居民参保达到56.8万人。落实好地震灾后、应对金融危机的就业和社会保险特殊政策。

    解决54022名农村贫困人口贫困问题,帮助市本级400户“三有二无”特困群众脱贫解困。

    坚持统筹兼顾,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路径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加强科技文化建设

    ·加强人口计生和统计等工作

    ·切实维护和谐稳定

    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20所。优化市城区学校布局。加快推进教育园区二期工程建设,打造川北职教基地。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四改一加强”工程。

    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尽快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社区卫生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全面启动县区康复、托养中心项目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深入开展清洁城乡行动。

    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普、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广元科技馆筹建步伐。加快开发和保护特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围绕建国60周年和灾后重建,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筹备工作。办好2009年广元国际女儿节暨国际凤舟节。

    深入实施“平安广元”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市县区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全面落实企业的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主体责任,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执政能力

    路径

    ·进一步提升能力

    ·进一步优化环境

    ·进一步转变作风

    ·进一步树立形象

    提升科学执政能力,提升民主施政能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提升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深入推进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覆盖率达到100%。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强化政务服务中心职能,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拿出1/3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树立开拓创新的形象,进一步解放思想,永保与时俱进的品质,善于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广元特色的发展路径。树立亲民惠民的形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