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见面,往往张嘴第一句话是叫名字,其次才轮到你吃了吗?最近忙啥?呵呵,由此可见名字符号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呀!眼下,就有两个牵涉改名字符号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关注,而更让人莫衷一是,浮想联翩的是二者面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则是,日前教育部指出,包括央视12个(主播)频道(CCTV1到C CTV12) ;另外3个频道(CCTV新闻、幼儿、音乐)的台标使用不规范,要么全是英文缩写,要么是中英文混用,均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要求,需要修改。对此央视回应道,央视台标已经延续了数十年,非常珍贵,不可能轻易更改(2月4日 《京华时报 》)。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另一则是,据2月5日《大江网》报道,国内首例公民讨要姓名权案——鹰潭市男子“赵C”将(不允许使用这个名字的)属地公安机关告上法庭后,当地法院一审判决认为“赵C”胜诉,姓名权属于公民的人身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禁止性规定,就可以使用。辖区公安机关不服一直反映至公安部,近日,公安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规定精神,批复“赵C”为不规范名字写法,应使用规范汉字。

    看看,都是名字问题,却因名字主体的地位、影响、名气天地之别,竟然结局迥异!不知道这里边是不是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的意味存在?!抑或是“赵C”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大,未达到没人敢“改”的境地呢?!

    其实,教育部的意见、公安部的批复不能说没有道理。你想,一个汉字原创地的汉语言大国,国家电视台台标竟然没有汉字,清一色尽是英语的简写;如果说过到这儿,有人还觉得费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倘若“CNN”改成“美线新”(嘿嘿,容易读成谐音“没闲心”),老美的群众能没意见吗?

    按照“法律人人面前平等”的立法原则和公平理念,既然央视能理直气壮叫“CCTV”,那么群众叫“赵C、钱D、孙E、李F”,同样也是无可厚非,理应支持才对!

    然而央视有人家“珍贵”的理由,教育部亦有自己“有力”的标准,如此一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就难见分晓了。看来,这还真是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嗨嗨!有了,不是快开“两会”了吗,干脆把它交给代表、委员们议议吧,兴许又会促成一个新的规定出炉呢?!(文/河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