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以来投资最大的升达木业落地开工;昭化古城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成功申报为全市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城区万吨供水工程竣工通水……

    刚刚过去的2008年,元坝区在伤痛中坚强,在逆境中奋起,成功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据预测,全区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87亿元,同比增加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亿元,同比增长34.4%。

用抗震救灾的胜利,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空前灾难,不堪回首。“5·12”特大地震造成元坝区6.33万户农房严重受损,8.3万人无家可归;损毁国省县道40公里,乡村道420公里;损毁耕地3.2万亩,沼气池5800口;区内39所学校不同程度受损……

    抗震救灾,义无反顾。为了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奔赴救灾第一线。全区供电、供水分别在震后9小时和24小时内基本恢复正常。红岩场镇几乎全部垮塌,因抢救及时,无一人死亡、无一人受重伤。2008年5月13日13时50分,元坝区民兵应急分队赶到了青川县木鱼中学,成为该镇第一支外地救援队伍。

    生产自救,重建家园。迅速把全区的工作重心转到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秩序、加快经济发展上来,深入发动搞好生产自救,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2008年5月27日,钏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D、AD冻干香葱通过商检,启运日本,成为全市第一批报检出口的货物。迅速派出招商分队赴成都、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开展工作。6月4日,青川县1001名受灾群众移民元坝区条件相对较好的紫云、卫子等乡镇。8月1日,全区中小学克服重重困难,按时顺利开学。以农房、公益设施为重点的重建工作有序展开,紫云三清、太公学堂等集中安置点建设快速推进。

    泸州援建,大爱无边。2008年6月18日,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文杰率队赶赴元坝区,签订了《泸州对口支援昭化镇三年共同工作方案》。目前,已向该区拨付援建资金3662.4万元,捐赠价值50余万元的过冬棉衣。

用富民强区的责任,把加速发展的实效放在首位

    坚持发展以工业第一、工业以项目第一、项目以招商第一、招商以实效第一,园区建设与项目落地开工“两手抓”,做大增量与做活存量“两手抓”的思路,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投资4.2亿元的升达木业、PP-R、Pe系列管材生产项目、橡胶隔震支座项目、碳酸钙项目已开工建设;加强在建项目协调指导服务力度,兴利煤业已于2008年6月10日竣工,欧亚腾胜可望今年4月竣工投产;指导督促福润肉类食品、三元茧丝绸、飞达模具、星荣机焦等一批现有企业共投资1.7亿元完成技改扩能。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洽谈项目70余个,有11家企业前来实地考察。森祖贸易公司压铸铝项目已正式签订协议,同昭商品混凝土加工项目已达成初步投资意向。整合元坝工业园区面积将达4平方公里以上,投资上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开工。

    投资过亿元,完成了昭化古城48个重点项目工程建设。2008年7月17日,昭化古城管委会办公室与四川中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景区保护开发利用进入了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新阶段。9月23日,元坝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四川·昭化古城三国文化旅游节。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致信称赞:“昭化的保护工作构建了政府全心主导、专家精心指导、民众真心参与的和谐模式,是新时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典范。”十一黄金周期间,昭化古城景区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9.36%,旅游收入1016万元,同比增长77.74%,在震后全市旅游景点游客及收入普遍呈下滑的趋势下,昭化古城景区却一枝独秀,换来了真金白银,成为市民和游客情有独钟的首选之地。11月26日,昭化古城创建国家AAAA级的旅游景区通过省检,之后,经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研究同意,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提前实现创建目标。12月23日,昭化镇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成为我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坚持城乡统筹,产业互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建设生猪、蚕桑、森林蔬菜、猕猴桃、烤烟五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积极推广沈家阁现代生态养殖园区建设模式,新建现代生态养殖园区26个,全区出栏生猪60.1万头。建成现代蚕桑生产园区13个,新栽优质嫁接桑316万株。建成现代生态森林蔬菜生产园区12个、标准化猕猴桃园3000亩。种植烤烟16183亩,粮食总产量达13.52万吨,油料总产量达1.5万吨。按照“一心两控三建四改”的建设要求,启动了10个乡镇16个村3000户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90%以上的建设任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共输出劳动力6.8万人,同比增加0.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62亿元。

用牵挂群众的真情,把解决民生的行动落到实处

   “念书不交钱了,每天还可以吃到免费的菜。有这样的好政策,我再不挂念孙娃的身体了!”大朝乡新凡村罗清泉老人十分感动地说。从2008年1月1日起,元坝区全面实施农村小学寄宿生生活“111”爱心资助行动,即学校为寄宿生每天免费提供一顿素菜、一份热汤、每周一顿肉,费用由区财政埋单。 12月31日,元坝新建城市供水工程竣工通水。该工程总投资1690万元,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投入运行后,将彻底改善元坝城市居民饮水质量,满足发展用水需求。持续扩大建管养运一体化“元坝模式”,已完成晋贤至王家、虎跳至香溪、昭化牛头山至大朝共计37公里通乡油路及90公里通村水泥路铺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8.65%。城镇新增就业820人,培训农民工9956人,获证5760人,辐射带动3500户农户科技推广;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754人温饱问题,改善6290名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元坝区心系群众冷暖,倾情关注民生,群众就业、扶贫、上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公路畅通、环境治理等八大民生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把解决受灾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安全过冬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目前,6052户规划重建户已开工5595户、完工2602户,48025户农房受损维修加固户已全部完成维修加固任务,通过借租房、投亲靠友、整改过渡房等方式解决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居住问题。积极储备过冬保障物资,千方百计通过社会募集、政府采购等方式增加储备量。全区库存救灾棉被3000床、棉衣棉裤5000余套,在红岩、大朝2个边远乡镇的应急储备站各储备大米2000公斤、食用油5000公斤,同时储备棉被、毛毯1500余床,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