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粮食为大。

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中国,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无数新农人执着于田野乡村,邓小燕就是其中既平凡又不普通的一员。


9月27日,记者跟随邓小燕来到武连镇寨桥村,这里正在收割晚熟的稻谷,田间地头一片繁忙,人们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笑容。看到邓小燕,大家都热情地叫她“幺妹儿”。

“今年天干,种粮很辛苦。今年我们保底还是按2元一斤的价格收购,品质好的我们还要提高到那2.2元一斤。”邓小燕的一番话,引来乡亲们的一阵掌声。

今年52岁的帖道寿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今年他种了30多亩水稻,预计产粮1200斤。“全部交给幺妹儿,放心!她教我们种又帮我们卖,服务好得很。”

在邓小燕的带动下,帖道寿掌握了新技术,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以前他种粮5、6亩,现在,除了30亩水稻,他还种了玉米、小麦、油麦菜约70亩。

据武连镇副镇长陈岱帆介绍,近年来,大家种粮积极性很高,撂荒地也少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也感谢邓幺妹儿这样的带头人。”

2015年,26岁的邓小燕放弃沿海高薪工作返乡创业。看到曾为唐朝贡米的东宝镇武连镇等乡镇因地处偏远,缺乏销路,好米种在深山“少人识”,决定把家乡的好大米带出大山,带领乡亲们种田致富。 

第一年,她引种再生稻100亩, 8户种植大户和她合作签订种植订单保底回收,差不多100亩。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以失败告终。当年颗粒无收,赔偿了近20万。她在沿海辛苦打工的积蓄全部赔了个精光。 

意识到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邓小燕重拾信心,外出求学考察。通过对当地土壤、水质、气候进行专业分析,选择了最适合本地的水稻品种——川优6203。

邓小燕以东宝贡米的核心产区双西村为发展示范,通过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修建产业路等,大力推广种植优质水稻。三年时间,双西村种植水稻面积从不足1000亩增长到了3000亩。同时依托剑南粮油示范园进行扩面升级,在武连镇、白龙镇、杨村镇等3个乡镇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加速发展。

2021年,邓小燕的订单农业已实现规模种植10000亩,产量5500吨,助力728户2356名贫困人口脱贫奔康。同时,她还通过线上线下带动剑阁县菜籽油、木耳、剑门腊肉、水果等农特产品年销售5000余吨,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今年6月,剑阁县枇杷、李子、梨子等水果丰产,短时间集中上市也带来了滞销难题。邓小燕组织团队连夜拍视频、搞宣传,微信朋友圈、抖音直播带货,成功卖出了5万斤枇杷;帮助剑阁县及周边地市销售20万余斤李子。

从小在乡村长大,又返乡创业,见证了乡村巨变。 “过去是‘土地没人种、交通要靠走、房屋经常漏’,现在是‘土地种满粮、交通全靠轮、住上小洋楼’,现在的农村生活很幸福。”邓小燕继续说:“希望能在田间继续挥洒青春和汗水,让我们的乡村更好更美!”

 

来源 看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