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太公红军山红色遗址群,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3年至1935年,由徐向前总指挥所领导的红四方面军31军276团曾在昭化区太公镇一带生活战斗了两年时间,这里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和传奇故事,

1933年6月,反“三路围攻”以后,红四方面军占领了嘉陵江东岸的广大区域。昭化区太公镇水磨村二组的村民仲一荣今年76岁,他清晰地记得父辈们讲述的红军在他家设立营部的事情,他说,红军来的时候,这里是三套院子,有楼房,有瓦房,红军驻扎下一个营的兵。

太公镇退休人员朱春明说,当时红军的目的,第一是在这里征集兵员,第二就是当时要攻打剑门关。无论是永林铺来的也好,王家坝来的也好,都要从这里通过,这里就做后勤保障,第三就是渡江需要的船只 几十只船,还有那些竹筏子,都是从这里组织起来的

同样住在太公镇水磨村的朱大义家至今还保留着红军曾用来办公的桌子,而他的母亲作为一名赤卫队长,因为掩埋逝去的红军被民团抓获,遭受了种种酷刑。

水磨村一组村民朱大义介绍说,这下红军走了,就把我妈抓起来了,抓起来以后就吊起,活活半个月,把这个眼睛打坏了,当时吊起以后,我妈再打都不说红军的下落。

像朱大义母亲一样拥军的故事在太公镇比比皆是。当时为了西渡嘉陵江,红军在太公镇设置了三个造船工地,加班加点赶造木船,当地群众也是大力支持。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德刚说,当时当地群众为了支持红军渡江作战, 他们自发在全乡范围内搜集木材,有的群众甚至把自家的门板、柜板拆下来,抬到造船厂供红军造船使用。

朱春明接着说道,从这里造的船,白天造了以后,晚上就抬到河边上去试水,天亮之前又抬回到这个地方来。

1935年3月29日凌晨,红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控制了黄金口一带的嘉陵江西岸,随后的三天三夜,红四方面军的上万人从这里渡过了嘉陵江。

在太公镇,红色历史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上,而太公红军山作为红四方面军31军276团团部住扎地,更是被很好的保护传承下来。

如今,太公红军山成为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广元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太公镇党委书记戴亚男表示,太公镇作为一块红色热土,红军精神广为流传。去年全镇整个的游客量是7万多人,今年因为建党100周年,目前接待的学生是非常多的。

巍巍青山见证了感人的过去,而红军大院、迫击炮阵地、战壕等遗址遗迹以及红军使用过的大刀、长矛、手榴弹等遗物,无不像众人述说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风云故事。



广元台全媒体记者 朱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