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朝天区扶贫开发局扛牢政治责任,牵头构建符合朝天实际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沙河镇罗圈岩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过去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38人,贫困发生率达63.5%。为摆脱贫困,区扶贫开发局和相关部门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心制定了安置方式、建房模式、发展途径三个菜单,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原朝天区扶贫开发局局长周密告诉记者,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实问题,他们积极筹划、深入调研,组织各相关部门到贵州、陕西等地考察学习,深入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的需求,创新实施菜单式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2017年3月,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同年9月,40户126人搬进了新房子,2018年,该村脱贫摘帽。

沙河镇罗圈岩村村民杨洪顺高兴地说,现在和以前是大不一样了,现在在集中安置点,老年人、小孩儿都有耍的地方,天气好了,聚在一起打会儿牌、下会儿棋。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在区扶贫开发局的牵头下,该村通过特色产业促增收,就业创业促增收,资产收益促增收等方式,不断激发搬迁户内生动力,增加群众收入。

沙河镇罗圈岩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负责人何思勇介绍说,产权归集体经济由公司运行,每年给罗圈岩村集体经济收入带来3万余元,民宿带动老百姓务工10余人,带动周边6家农家乐,使老百姓增收致富。

除了罗圈岩村,全区共有2625户908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出了穷窝,住进了新房。所有安置点均实现了路、水、电、广播电视、网络通信“基础五通”和村级阵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益农社、远程诊疗、就业培训“服务六有”,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周密表示,全区建设了13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产业兴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水磨沟镇柏林村是区扶贫开发局的结对帮扶村,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该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

水磨沟镇马家坝村党支部副书记贾文俊做了一个对比,在以前过年的时候,灯泡都不亮,要是打个豆浆磨豆腐,这个机器没法运转。通过低压改造,现在在用电上,老百姓发展养殖业、打料都没问题。

此外,该村还发展起小水果产业示范园500多亩,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们实现了就近务工、稳定增收。

水磨沟镇柏林村村民杜洪国说,发展起来当然好,这上了年纪的人可以在门上打点工,学点管理果园、发展果园的技术,可以创收了。

谈到今后的打算,水磨沟镇柏林村第一书记仇道彪说,村里将继续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搞好驻村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增收产业,培树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该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牵头完善形成区“1+4+11+N”精准扶贫总体方略,建立完善责任和任务“两张清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携手实施帮扶项目38个,惠及贫困人口11003人;落实劳务协作奖补政策,累计组织转移3753名贫困群众到岗就业。

区扶贫开发局局长沈万全表示,朝天区6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450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下一步,扶贫开发局将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蓄好力、起好步、开好局。


朝天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雪容 付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