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化区坚持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金钥匙”和“牛鼻子”,以“集聚建园、绿色兴园、融合强园、创新活园”为路径,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山区实际,按照“组团布局、带状开发”的建设思路,2017年,昭化区在昭化镇、红岩镇建成12000亩的双凤现代农业园,核心区面积达9000亩,其中,种植猕猴桃5500亩、脆桃3500亩。

昭化镇朝阳村乡村振兴专干居太高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这里是种粮,现在是种果, 老百姓在这个经济收入上比以前要翻两翻,我们集体经济能达到八九万块钱每年,加上老百姓自己办的农家乐和采摘节,这一块的收入应该都能达到20万以上,我们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房屋、饮水、交通等方面,老百姓的生活指数在明显提高。

该园区采取反租倒包、托管代种等方式,带动周边2个乡镇发展户办小庭园545个,惠及贫困户471户、贫困人口1611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朝阳村村民刘加义说,自从2017年桃博园建成过后,在政府的带领下,我流转了村上的土地21亩种桃树,两年下来纯利还是有10万块钱。

同时,该区还加快现代农业园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动园区水、电、路、田、通讯“五网”设施提档升级。2018年,双凤现代农业园建成1000多亩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不仅能记录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信息,还能进行智能化灌溉、施肥作业。

区农业园区推进中心负责人冯木兴解释说,比如说像病害、虫害他认不到的情况下,专家通过他们传的图片,现场通过远程和种植业主和农户现场把脉会诊,给我们开具处方,我们土壤当中究竟缺什么,肥料比如说缺氮缺磷缺钾,那我们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数据处理过后,就可以实行精准施肥、对症下药、省工节本、农业增效。

目前,全区已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11个、区级现代农业园8个,园区面积总规模达20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2万元。

冯木兴表示,通过这个园区建设,老百姓和贫困户找到了增收致富的产业,农村面貌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过去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这些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变,过去我们这些园区的这些村都是一些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没有来源,十三五期间我们园区的建设。园区的8000多户贫困户30000多贫困人口,通过这个产业发展实现了增收致富,找到了稳定增收门路。


昭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