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化区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手抓”,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林业产业规模,持续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实现了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双丰收。

施肥、修枝,在柏林沟镇向阳村,村民冯开友抢抓农时,忙着给自家的15亩核桃树进行冬季管护,他告诉记者,现在主要是进行冬季修剪,为了调整树的养分平衡,再一个,冬季打药、防病、清园,给来年减少病虫害,给来年丰产打下基础,这个冬管过后,就马上要接着搞春管,春天主要是要注意春肥,和结合病虫害防治,促使开花的时候保花保果,这个是关键。

冯开友的果园里有核桃树300多株,部分已挂果投产,每年可收入一万元以上。据统计,全区目前已发展核桃10万亩,挂果2万亩,实现产值2160万元。

此外,该区还采取“统一物资配送、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保价回收”的方式,大力发展有机茯苓种植,并探索出了“种一休三”的循环发展模式。

区义春专合社理事长商友剑介绍说,我们种一休三的模式获得了国家林业局的推广,为什么叫种一休三,就是种一年休三年,休三年就是空三年,因为茯苓是菌类,菌类没法连续种,空的这三年我们就采取种别的药材,黄精啊牡丹啊菊花啊,一些林下喜阴的药材。

同时,该区对规模5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按照3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对使用本地菌种的种植户按每袋0.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并在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推进茯苓产业健康发展。

元坝镇茯苓种植户王一金高兴地说,我种茯苓种了四五年了,每年有几千元的收入,合作社还包回收、技术指导,还上门教技术,菌种也是免费提供,每年都是,确实效益不错。

元坝镇茯苓种植户张楠说,我种了200亩,往年的亩产大概是1吨左右,今年优化了我们的种植技术,估计今年亩产能达到1吨到1.2吨左右。

据了解,全区茯苓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4500吨,产值0.36亿元,累计带动300多户农户发展茯苓产业,亩均收入7000元以上。


昭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舰木 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