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天区坚定落实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持续擦亮“5+N”农业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把高山蔬菜产业作为助推脱贫奔康的主导产业,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强科技、重融合,推进蔬菜产业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

这两天,在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甘蓝、辣椒等高山露地蔬菜相继成熟,村民们忙着采收新鲜蔬菜。

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蔡万平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有600余亩, 主要种植甘蓝和辣椒,甘蓝种了400余亩,辣椒种了200余亩,今年行情比较好,预计纯利润达到80万左右。

该合作社实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免费为农户供育种、栽培、植保等技术服务和市场价格等供销信息,并为贫困户提供基地就业务工机会。

两河口镇两河口村贫困户李洪举说,有这个惠农合作社带领我们,一个月可以收入两三千块钱,非常好。

目前,两河口镇已建成蔬菜产业种植园10个,种植高山露地蔬菜近5万亩。为了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今年3月,省农业科学院与该区联合建立了两河口镇高山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引进抗根肿病甘蓝、茄子、无蔓小南瓜等适销对路新品种49 个。同时,创新“省市区乡四级技术专家团队+农业推广机构+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式推广模式,让专家面对面为农户传经送宝。

蔡万平说,现在,川东北专家大院给我们基地提供了很多优良品种,往年的品种比较单一,产量比较低,今年农科院给我们提供的种子,产量就比较高了。

此外,在曾家山高山蔬菜冷链物流和商品化处理中心,建设了集原料进出装卸、分级整理、清洗包装、周转贮藏、产品检验于一体的蔬菜采后处理生产线,年处理蔬菜2.5万吨,覆盖产业面积3万多亩。全区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10%以上,产品远销长沙、海口、香港等60多个城市。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加工所副研究员高佳介绍说,冷链处理后,通过储藏,调节市场供应,调节区域之间货品供应,有保供给的作用,经过商品化处理后,将相应的残次品、垃圾留在了产区,把加工好的蔬菜直接销往市场,减少了垃圾往城市的运输,也起到促环保的作用。

截至2019年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38.25万亩,产量95.6万吨,产值9.5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朝天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贾长城表示,我们整合投入资金7.2亿元,先后建成3个万亩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推动蔬菜种植由零星分散向适度规模转变,率先推动蔬菜产业五良融合发展,打造蔬菜标准化基地20万亩,将朝天区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川菜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县区,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探索形成了日光温室、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等特色种植模式。

 

朝天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雪容 付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