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打扫环境卫生就像人洗脸,脸洗干净了人才精神。整治人居环境,大家既是劳动者,也是受益者,卫生要靠自己干,家园要靠自己建。”10月25日上午10时,广元市昭化区柳桥乡的“大喇叭”又准时响起,乡党委书记邢显锟操着一口“昭化腔”给群众宣讲。
柳桥乡乡党委书记邢显锟正在通过广播宣讲
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广播,在资讯高度发达、传播渠道多样的今天,似乎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但在广元市昭化区,广播不但没有“没落”,反而成为当地群众学技术、长知识、听时事、正言行的重要渠道。
“在农村人员居住高度分散、在家多为老弱妇幼的时代背景下,广播具有传播快、受众全等优势,是政策宣传、信息传播、应急处置的良好载体。”昭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壮介绍说,为让广播这一“老器材”焕发新生命,从2014年起,该区整合600余万元资金,完成安装设备3000余台套,210个行政村搭建起“村村响”系统,覆盖1410个村民小组22万人口。同时,组建区、乡、村三级广播联播联控体系,每个乡镇选聘1至2名播音管理员,行业部门负责监督和协调、广电网络公司负责线路和设备维护、乡镇负责播出内容,确保广播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建好了,怎么用好?从小在农村听广播长大的邢显锟2014年底到柳桥乡上任后,首先意识到了广播在农村的重要作用,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广播响彻全乡,成为该区推动“村村响”工程真正落地的第一人。广播刚恢复时,广播“过时论”“无用论”在柳桥乡流行,一些村民嫌吵,还偷偷拔掉广播线或是用旧衣服塞住喇叭口。怎么才能让群众愿意听、乐意听?邢显锟绞尽脑汁,“我们就挨家挨户去听群众的意见,发现群众喜欢听大白话、大实话和知心话,于是我就将广播稿与我们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句句说到群众心坎里,这样群众慢慢地就喜欢听了。”
“脱贫攻坚关系你我他,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单相思’,也不是自拉自唱的‘个人唱’,更不是我做你看的‘独角戏’。”……5年来,邢显锟撰写关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明乡风等稿件100余件,播放2000余次,被群众称为“广播书记”。
“我们村的广播从区上的到乡上的每天要响三到五次,特别是邢书记的广播很接地气,我们老百姓一听就明白,大家都很喜欢听。”普子村村支书吕玉春这样说。
“大喇叭”作用远不止于此。对那些做的差而又屡教不改的家庭,“广播书记”邢显锟又想出了一招“对到吼”的绝招。普子村三社贫困户朱某某长期好吃懒做,存在等靠要思想,邢书记就在他家正对面安装了一个高音喇叭,每天针对他家的情况进行宣讲,就这样“吼”了两个月后,在房屋改建过程中,朱某某一下子表现积极,还要求发展产业,家里劳力也主动出门打工,已在2016年脱贫,2017年还被群众推选为社长。
类似的事在昭化区并不少见。以前,群众在“大喇叭”中经常听到车辆乱停乱放、土坯房不按时拆除、家庭卫生较差的通报……渐渐地大家发现,被“大喇叭”点名批评的现象越来越少。普子村村民唐绍才笑着说:“我们都想上进,都想把家庭搞好,不想落后,不想得到批评,因为周围全是熟人邻居,也要笑话我们,我们不但不能上‘黑名单’,还要争取上‘红名单’。”
唐绍才所说的“红名单”,其实就是昭化区各乡镇将敬老爱老、好人好事等在广播上通报表扬的名单。该区通过广播点名表扬的方式,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让大家感受真善美,行动更加自觉。
效果很快显现。“柳桥乡离城市近,群众思想比较浮躁,以前每年上访的群众很多。”柳桥乡纪委书记杨沫说,随着“大喇叭”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群众的思想通了,心气顺了,以前柳桥乡的信访量全区排名第一,到2017年时信访量全区最少,一跃成为乡风文明先进典型。在中国西部绿色家居产业城建设项目中,13个月内征地3000亩、拆迁房屋145户、迁坟1017座,无一例上访。
广播的应急作用更是充分发挥。2015年的一天晚上,一条疯狗串到了柳桥六队,村干部立即通过手机开通应急广播,通知全村老百姓关门闭户,并迅速召集民兵分队,两小时后终于寻找到疯狗将其处置。2018年年初的一天晚上11时许,柳桥4社突然发生森林火情,接到护林员电话报告后,村主任一边赶往事发地,一边通过手机电话开通广播应急功能通知村上的应急人员,柳桥村、分水村等地的30多个群众闻讯赶到事发地,扑灭明火、砍出隔离带,1个小时左右,一场火灾得以及时扑灭,周围近300亩森林化险为夷。
用广播擂鼓呐喊弹响工作“前奏音”,鞭策鼓励群众改善乡风民风……柳桥乡的经验很快在全区、全市甚至全省推广,目前,该区29个乡镇的党委书记、210个行政村的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以广播为平台,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知识宣传、信息传播。“乡村广播天天响,各级书记天天讲;学了知识长见识,件件都是百姓事。”乡亲们常挂在嘴边的这句顺口溜,是对乡村“大喇叭”最好的认可。
如今,昭化区对广播内容有了更细致的规定:早中晚各用半个小时时间,播放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全省的大事要事,让村民们知大事、观全局;早上10点和下午4点,乡镇干部用“大白话、乡土话”讲群众关心的身边事,从家风家训到治理“脏乱差”,从防洪防汛到小额保险参保……这种“订单式”宣讲,让村民更加熟悉各项惠民政策,更加爱党护党信党;村级广播则更加灵活,有要紧事,村干部通过广播“吼一嗓子”,全村立马行动。
“‘大喇叭’发挥着传递消息、凝聚力量、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昭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壮表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该区的“大喇叭”不仅要当好传播党的好声音的“扩音器”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还将继续通过技术更新、模式创新,赋予乡村振兴新活力。
广元台全媒体记者梅莹、陈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