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70年来,川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代代英雄的广元人民用拼搏和进取,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绎出写满期待与梦想、饱含温度与激情的奋斗故事。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台策划推出了“增强‘四力’、广元边界行”采访活动,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生动的发展故事,记录下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离开苍溪县龙山镇,记者沿着边界继续前行,来到旺苍县米仓山镇。在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双重限制下,这里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又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成就?让我们跟着记者,一起走进米仓山镇。

                            
 

    记者 任格璇子:“走基层边界行,今天我们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三站,旺苍县的米仓山镇,这里是与陕西的宁强县和南郑县相交界,而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米仓山镇古城村的海螺七和丹参的中药材种植园,当地也是依托这里高山气候温度低的特点,大力地发展中药材,带动着当地的群众增收致富。”

                           
 
                            
 

赵洪斌是米仓山镇关口村村民,2014年,他成立了旺苍求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重楼等中药材。

旺苍县求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赵洪斌:“在当时我就种了几亩重楼,试种了一下,当时我觉得还可以,第二年我就大规模地种,就种了几十亩,逐渐种到现在为止,已经种了一百多亩。"

跟着赵洪斌,我又前往了他家的白芨种植地。路上,他算了一笔种药材的收益账。

赵洪斌:"种庄稼一亩地可能就是有一两千块钱的样子(现在呢)现在种药材一年至少都是四五千块钱的样子,不管是种什么药材品种,都应该是在四五千块钱以上。”

今年因为雨水多,赵洪斌家的药材收成比预期要少一些,但仍有几十万元的进账。

赵洪斌:”这一片这个白芨可能有七八十亩,另外还有黄金有几十亩,淫羊藿还有几十亩。目前,我已经卖了有二三十万块钱,是初见成效。“

                               
 

中药材带来的经济效益,让赵洪斌从山区挖到了“宝”,也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带动了关口村和古城村的村民一起发展中药材产业。

赵洪斌:“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可能有几十户,他们也种的有,他们的产品我也在帮着代销,我卖得出去我也在帮他们卖,我卖什么价就给他们卖什么价。”

    刘廷贵是米仓山镇古城村村民,他就是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发展起了中药材种植。

旺苍县米仓山镇古城村村民 刘廷贵:“我今年种植中药材丹参30亩,预计收入6万元,比种玉米好多了。”

旺苍县米仓山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 刘飞:“我们古城村发展有丹参、重楼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在700余亩,亩产值1万2至1万5千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在古城村采访时,当地干部告诉我,这里不仅有药材,在离古城村不远的元山村,今年还开始尝试发展了烤烟产业。我决定去看看。

                            
 
                             
 

记者 任格璇子:“离开了古城村,我们经过了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又来到了位于米仓山镇另外一个发展烤烟产业的元山村。这会儿天空已经下起了大雨,但是仍然抵挡不住村民们收割烤烟的热情,他们现在正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就一起过去看一看。师傅你好,你们现在在收烤烟,那你们今年的收入怎么样呢?”

                           

旺苍县米仓山镇元山村村民 史敬舟:“今年收入还是很不错的,主要是雨水太多,否则的话,今年可能就20万(那效益挺不错的,那这个烤烟比起你们以前种的庄稼,对比效益显得怎么样呢)特别好,比起种庄稼或其他的,高出好几倍。”

                           

现在的米仓山镇,已经不再像以往空有山水,全镇已建有两百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园区10个、农业产业专合社20个、家庭农场21家,中药材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5万亩,有效带动了213户846人脱贫摘帽和镇域经济发展。

                            

旺苍县米仓山镇副镇长 张禹: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大好机遇,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使我镇农业产业不仅在量上有提高,而且在质上有突破。

记者手记

米仓山镇因山得名,地势险峻,植被丰富,秀美的风光带来的却是土地资源贫瘠、村民生活贫困。如今,风景依旧如画,而这画里,多了些散布于绿水青山间的产业园、种植地,正是有了这些点缀,这幅山水画才更显活力,更让人向往。

 

广元台全媒体记者:李翱翔 任格璇子

旺苍台:杜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