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变“烦恼”为“资源”,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9%,成功进入我省第一批秸秆全域综合利用试点县—身价倍增 秸秆成了“香饽饽”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利用了就变为资源,不利用就成为废物。
昭化区是以山区地貌为主的产粮县区,秸秆量大,回收成本较高,如何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近年来,昭化区从秸秆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利用入手,破解了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全区秸秆产业化利用8万吨,还田利用25.5万亩1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4.9%,推进了农业产业循环发展。成功进入四川省第一批秸秆全域综合利用试点县。
秸秆作基料种出鲜美蘑菇
900吨秸秆,60万袋菌袋。
走进昭化区晋贤乡香菇厂,一个个长满白色菌丝的菌袋堆放整齐,深灰色的姬菇已经冒头儿,长势喜人。
“这里的姬菇全是用秸秆作基料种植,每袋可种4茬,产量高。”晋贤乡香菇厂负责人涂光明,指着大棚内的一排排菌袋介绍道,秸秆来源广,价格低,2018年,该厂收购秸秆700吨,制作菌袋50万袋。
秸秆于香菇厂,是宝贵的资源。晋贤乡香菇厂将玉米秆、高粱秆等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做培养基种植姬菇、大球盖菇,栽培蘑菇的下脚料可作为农作物生产的肥料使用,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还可改良土壤,很受当地农民欢迎。
曾经被视为“鸡肋”的秸秆,现今许多农民惜之若宝。
晋贤乡香菇厂附近的村民白刚,不仅年年卖自家的秸秆,还走村串户做秸秆收运生意。2017年收购秸秆100多吨,赚了5000多块钱。“去年初,我们开了餐馆,就没干贩运了。不过自家3吨多秸秆,全卖了。”白刚说,农业类的工厂,确实能给农民带来好处。
“企业利用农作物秸秆,不仅解决了一直依赖天然林木做培养基的原料问题,还有效利用了县域内丰富的秸秆资源。”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区农业农村局不仅调动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还与市农科院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合作,建设纯农作物秸秆仿野生栽培食用菌实验示范基地1处,探索秸秆利用新方法。
秸秆成饲料环保又增效
对于石井铺镇新场村的庄稼人张金明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春秋两季,春天播下种子,秋天稼禾丰收。可伴随张金明丰收的不只有喜悦,还有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的烦恼。
2017年5月,广元市出台了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规定,以保护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张金明做梦都没想过种了一辈子庄稼,到了花甲之年,还遇上了“麻烦”。那段时间,他咋也想不通,计划来年不再种庄稼,和村里人一起外出务工。
2017年9月,四川古耕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梅花鹿养殖项目一期竣工投产,养殖梅花鹿100多头。该公司需要大量秸秆的信息,让张金明看到了希望,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干老本行,但改变种植目的——为养殖企业供应牧草。“就近收购秸秆,节省了运费,保证了青贮饲料的品质,我们很乐意。”古耕生态农业总经理冉婷坦言。
“把秸秆变成钱的好事,得干。”2017年底,张金明与古耕生态农业签下了2018年牧草种植供应合同。“去年,种了7亩玉米,连同秸秆一起卖了7800块钱。每亩比收玉米多400块钱。”张金明说,今年他又与企业续签了合同。“再有几天时间,12亩玉米、4亩黄豆就全部种完了。”
种了一辈子地的庄稼人在发展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在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李友民看来,这种转变,既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减轻环保压力,又促进了畜牧产业健康发展,还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三赢。
据了解,昭化区引进邱扬牧业、天一牧业大型肉羊养殖企业2家,扶持小型肉牛羊养殖企业6家,每年利用农作物秸秆达到2.2万吨。
秸秆变有机肥土肥庄稼壮
这几天,朝阳乡南马村四组村民侯琼正忙着管理秧苗。
“地里的秸秆腐熟堆沤还田后,土壤疏松肥沃。这些秧苗今年肯定长得好。”对这片土地,侯琼充满憧憬和希望。
侯琼所在的南马村,地处牛头山,植被茂密,以前家家户户养有耕牛,方便犁地。前些年,外出打工成为潮流,很多农户的土地要么撂荒,要么流转,农家必备的耕牛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那时,谷草、麦草、玉米秆等,一捆都舍不得扔,总要忙里抽空背回家喂牛。”侯琼介绍,如今,农村翻地用上了“铁牛”,耕牛“下岗”了,很多村庄耕牛几乎绝迹,农作物秸秆随意丢弃,任其自然腐烂。
如果农作物秸秆的腐烂进程加快,时间缩短,不就可以作为肥料还田,提升地力了吗?这个问题,侯琼不止一次思考过。
去年5月,朝阳乡农业服务站站长冯槟给他送来了“法宝”——秸秆生物腐熟剂。“第二天,我就把它用到了油菜秆、玉米秆的腐熟上。3亩多田地的秸秆,到再翻地时基本没有看到残渣,全成了肥料。”侯琼说,现在,沟渠内干干净净,土地肥实了,庄稼越长越好。
2018年,昭化区采购秸秆生物腐熟剂180吨,腐熟还田1.2万亩;采购粉碎、打捆等秸秆处理机械37台套,实现秸秆粉碎还田2.9万亩;引进绿山生物科技公司、扶持牛牛生物有机肥公司,处理秸秆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