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4 09:2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抢险堰塞湖的官兵最后撤离 新华网军事记者 李刚摄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地动山摇,石滚路断,房塌地陷。许多生命在瞬间消失,许多生命在痛苦中呻吟。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救援!

  驻守在祖国大西南的成都军区部队,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命令指示,闻灾情而动,第一时间到达映秀、北川、理县、茂县等重灾区,迅速展开抗震救灾。

  12日14时40分,地处灾区的成都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56名官兵,赶往崇州市怀远中学展开救援。5分钟后,救出第1名被埋学生。

  指挥部信息一切来得那样突然: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要求部队迅速出动,抗震救灾。

  14时35分,正在昆明出差的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张海阳发布第一道命令:驻地震灾区和成都地区部队把救人当做第一任务,立即出动,以最快速度就近到灾区竭尽全力救人。

  14时36分,副司令员吕登明、范晓光、李作成、政治部主任吴昌德等领导聚集作战指挥中心部署抗震救灾事宜。因成都双流机场关闭,19时30分,李世明司令员从昆明转乘民航飞机抵达重庆,换乘汽车于12日23时50分赶回军区作战指挥中心。

  13日10时10分,张海阳政委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从昆明紧急飞抵成都。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赶快救人!救更多的人!

  现场回放12日14时40分,地处灾区的成都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56名官兵,来不及擦去脸上因倒塌营房围墙腾起的尘埃,就紧急出动赶往崇州市怀远中学展开救援。5分钟后救出第1名被埋学生。

  15时,在阿坝军分区检查工作的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根据军区命令,带分区独立营85名官兵、10名医护人员和220名应急民兵从马尔康赶赴汶川灾区,行至理县古尔沟镇遭塌方公路阻断,于22时15分弃车徒步向汶川开进。

  15时,地处地震重灾区什邡的成都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紧急出动155名官兵、13台工程机械,于15时30分赶到什邡市古镇民主中心小学、龙居中心小学展开救援。

  16时,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率领600余名预备役官兵和医疗队,赶赴都江堰灾区。

  16时45分,某陆航团两架直升机到汶川方向侦察灾情。

  18时,成都军区某通信团应急分队赶赴都江堰开通卫星干线传输系统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建起指挥通信系统。

  18时30分,成都军区总医院抽组的15人医疗队赶到都江堰灾区抢救伤员,同时派出医务人员到彭州接运伤员;第452医院派出医务人员和救护车赶赴都江堰灾区接运伤员。

  19时15分,某师装甲团官兵赶赴北川抗震救灾。

  19时20分,某师炮兵团赶到都江堰展开抢险救灾行动。

  同时,军区命令:驻滇某集团军1万人,迅速向昆明机动,完成军列编组,以最快速度发车。联勤部立即调运5000顶帐篷和食品、瓶装水及衣物迅速送往灾区。成都地区的军队医院及医疗单位抽组医疗队,立即到灾区现场抢救伤员。军区3个汽车团抽调800台运输车,随时准备担负抢险救灾任务。12日20时,成都军区联勤部调整的200余吨被装、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由28台车辆从成都出发运往灾区。

  12日21时14分,驻渝某集团军800余名官兵前往汶川、理县、茂县救灾,到达都江堰因道路被堵。军区命令其轻装徒步前进,不惜一切代价,火速到达指定灾区抢险救灾。

  13日3时50分,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率阿坝军分区独立营部分官兵和应急分队民兵305人,从古尔沟镇徒步行军32公里、历时5个半小时到达理县;12时20分,某师炮兵团副参谋长杨伟东带领21名官兵,徒步行军16小时到达汶川县映秀镇;20时,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带领30余名官兵,携带海事卫星,冒雨徒步进入地震中心映秀镇。

  13日4时20分,四川省凉山、攀枝花等4个军分区和达州陆军预备役炮兵旅,分别动员集结1个应急营参加抗震救灾工作。至此,在17个小时内,四川省军区共动员2.2万人部队、预备役官兵和民兵赶赴一线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13日,成都军区派出24支医疗队奔赴灾区,其中12支已于当日到达灾区展开救援行动。

  军号已吹响!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斗争全面打响!

  搜救小分队将大家背来的绳索一条条连接起来,一头拴在一棵大树上,一头垂下山去。官兵门踩着峭壁,小心翼翼地往下滑行。

  指挥部信息14日,总部急电:再增兵3万人火速向灾区驰援。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成立,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担任总指挥、成都军区政委张海阳任政委,负责指挥进入灾区的所有部队展开救援。当日,张海阳政委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深入绵竹、北川灾区组织指挥救灾工作。

  16日晚,郭伯雄副主席召开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会议,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张海阳表示,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和军委总部的部署要求,以坚强的领导、坚定的决心、坚决的行动打赢抗震救灾硬仗,让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放心。

  现场回放绵竹、什邡、都江堰,房屋成片倒塌,山体大面积滑落,公路成段塌方。昔日美丽的北川县城几乎夷为平地,满目疮痍。

  救人大如天。

  5月13日凌晨,夜幕笼罩的北川县城一片沉寂。

  曲山小学,正在执行搜救任务的某装甲团修理连官兵,突然听见废墟里有个孩子断断续续的哭泣声,透过瓦砾的缝隙,官兵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孩子的父母被垮塌的墙死死卡住,不幸遇难。而他们僵硬的双手在最后一刻都不忘紧紧护住身下的孩子,为她搭起了一个生命的屏障。

  看到此景,连长黄河的心中一阵剧痛。他发誓:一定要救出这个小孩!

  坍塌的房顶随时可能再次垮塌,官兵不能盲目作业。

  天渐渐黑了下来,大雨滂沱。战士们一夜无眠。“小妹妹,你一定要坚持住!”沿着废墟的缝隙,战士王肃满把牛奶一点一点喂到她嘴里。黑夜中,大家开始搜肠刮肚地轮流讲故事,怕她熬不过这漫长的雨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救援又开始了。由于废墟中到处都是被压在水泥下、卡在课桌椅里的学生,官兵们小心翼翼地用工具进行分割、切块,再轻轻扳开水泥板,用钳子夹断座椅,4个小时过去了,这个叫宋欣宜的孩子成功获救。

  小欣宜浑身是伤,官兵们心急如焚,抱住孩子就往医疗救助点跑。雨还在下,山路泥泞难行,10名官兵接力护送,一刻也不敢停歇。

  “前面的人,请让开!”他们边跑边喊。快到山口时,正遇上温总理来北川视察灾情,总理俯身看望了小欣宜后,急忙与随行人员一起让路,并嘱咐要尽全力保住小欣宜的脚。这个感人瞬间被永远定格下来,成为人人称颂的经典。

  在汶川,5月17日16时,雁门乡的临时指挥所里又传来一个让人揪心的消息:大山窝水电站在震中被山石和泥石流淹没,10名职工全部被困。由于水电站背后的山坡崩塌,四周悬崖峭壁,电站成了一座孤岛。

  “救人要紧!”驻渝某红军团张团长当机立断。工兵连指导员樊朝波迅速带领4人搜救小组前往营救。

  通往电站的小路全部被泥石流淹没,搜救小组只有选择相对安全的半山腰开路摸索前进。樊指导员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锹,在山坡上挖出一个个小坑作台阶,带着小组队员一步一步地慢慢往前爬行。翻过两座大山时,天已经黑透了。为了赶时间,大家凭着一只手电筒微弱的灯光,继续前进。

  下山根本没有路。搜救小分队将大家背来的绳索一条条连接起来,一头拴在一棵大树上,一头垂下山去。官兵门踩着峭壁,小心翼翼地往下滑行,终于到达水电站,10名员工安全脱险。

   与死神赛跑,水陆空突击进“孤岛”开辟大通道。

  指挥部信息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毁坏了震中的光纤电线、基站。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平武、茂县、什邡等地区出现大面积交通与通讯瘫痪。

  坐镇军区指挥部的成都军区首长迅速形成共识:了解灾情,关系到党中央的救灾决策,关系到部队的救灾行动,关系到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危,开辟大通道刻不容缓。军区指挥部当机立断:实施空中侦察,第一时间获得灾区图像资料。

  16时,军区指挥部发出命令:出动直升机飞赴重灾区勘察灾情。面对汶川、映秀等一个又一个与外界隔断的“生命孤岛”,军区指挥部不得不与时间赛跑。连日来,军区指挥部给部队发出一道又一道“死命令”:千方百计联通重灾区汶川,尽快了解掌握灾情;想方设法打通水陆通道,冒死挺进震中映秀。

  现场回放5月12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值班室电话铃声急促响起,上级命令:出动直升机飞赴重灾区勘察灾情。

  坚决完成任务。仅仅28分钟后,在副团长李翔、姜广伟的带领下,两架“黑鹰”腾空而起,直飞震中汶川。

  直升机沿着航线一路搜索,临空俯视,置于直升机钢铁翅膀之下的大地,此时已是伤痕累累:临街垮塌的居民楼像趴在地上的醉汉,大车小车堵塞着城区道路,街道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避震人群……此时不是伤心流泪的时候!大家擦掉眼泪,赶紧拍下一张张灾区图片。

  空中向地面报告着灾情,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嗓门越来越大:“向前、继续向前!”

  5月14日,震区上空的雨停了,飞行时机来了。该陆航团飞行参谋郜学强冲进作战室,下达飞行命令。

  9时04分,成都凤凰山机场的停机坪上,3架最大限度地装载着食品、药品和帐篷等灾区急需物资,换乘着军区通信应急小分队和医务人员的直升机再次腾空而起,第三次向汶川进发。

  很快,3架直升机进入震中峡谷空域。突然,天空乌云密布,气流出现聚变。李翔副团长指挥若定:“减速,躲开对流浮云。”

  经过60分钟的生死飞行,一条通往重灾区的航线终于开通了。震后48小时,该陆航团的直升机进入与世隔绝的汶川。

  一次又一次雄鹰展翅,一条又一条空中生命大通道被开辟:震后24小时内,该陆航团27架次战鹰腾空飞行,分批分组飞赴灾区勘察灾情,察明了灾情严重的北川、青川、绵竹、平武等县市的受灾情况,给灾区空运去了大量药品、食品和矿泉水。同时,第一批灾区录像、图片也送上了军区首长案头,成为部队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手重要依据。

  5月31日14时56分,邱光华机组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附近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飞机不幸失事。机上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的群众及相关人员共13人,全部遇难。

  空中生命大通道在延续,地上生命大通道也在开设。

  5月14日晚,成都军区某工兵团接到上级挺进震中映秀命令,全团官兵昼夜兼程,克服雨夜路滑等困难,于15日凌晨6时10分将40多艘舟艇艰难运抵紫坪埔库区。官兵们连续作战,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在紫坪埔库区成功架设起载重80吨的漕渡门桥,打通水上运输线20多公里,及时将药品、食品和饮用水源源不断地运往映秀镇,并转运受灾群众。

  为了将救灾急需的挖掘机、装载机等重型装备运进救灾现场,工兵团官兵顾不上休息,连续作业,于当日14时成功架设起第二座漕渡门桥。借助这条“生命通道”,工兵团750名官兵终于成功挺进映秀实施救援。

   当把搜寻出的近百名群众集中起来时,发现少了谢金容母子俩。

  指挥部信息5月17日晚,胡主席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号召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消防、特警,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在前几天已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要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的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

  第二天,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政治部下发了《关于积极响应胡主席号召迅速开展“进村入户”救人立功活动的通知》,要求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各部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响应胡主席的号召,迅速开展“进村入户”救人立功活动。命令各部队务必在5月19日14时28分前进入责任区的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的房屋。

  5月19日,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张海阳带领工作组,乘直升机到灾区对部队“进村入户”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现场回放北川县陈家坝乡,这里的山路已被地震撕得支离破碎,成都军区某摩步团官兵只得边搜索道路边前进。一进村寨,官兵们便分头组织村民紧急转移。迫击炮连指导员念云德和两名战士冲进一个窝棚,只见老汉王洪云瘫软在地,他们抱着王老汉就往外跑,刚走出十几米,后山上涌下的泥沙便将窝棚吞没。“是解放军救了我的命!”王老汉热泪纵横。

  进村入户,在山区实施救援与城镇救援不同,起重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无法到达,官兵们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双手在废墟里寻找生命。山区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瓦砾、铁钉随处皆是,不少官兵手被划伤,但他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人退缩。

  5月19日早晨6时,进驻北川县20个乡镇的成都军区驻滇某团,分成百余个小分队进村入户,展开拉网式大搜救。

  走过5个塌方地段,遭遇两次余震,该团第二组官兵来到苏保村,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带领下,从一组到五组挨家挨户搜寻。14时,当把搜寻出的近百名群众集中起来时,却发现少了谢金容母子俩。据老乡介绍,他们住在距此两公里外的后山,但山体滑坡过不去。

  “决不漏过一户。”一连班长饶勇德和二连班长石一格自告奋勇前去搜寻。当他们走到谢金容家倒塌的房屋旁,母子正急得抱在一起痛哭。见官兵们来了,他们破涕为笑,官兵护送着母子俩迅速外撤。刚撤离不到500米,就被近百米宽的塌方区拦住。冒着不时“哗哗”落下的泥石,他们边观察边逐一通过。刚赶到集结点,“轰隆”一声,数十吨重的泥石便排山倒海般倾泻而下。

  每次过河,都是几名战士站在齐腰深的河水中,手拉手站成一道人墙,让群众拽着自己的身体通过。老人、孩子和伤员,则由剩下的战士背着过河。

  指挥部信息绵竹市清平乡4000多名群众被困,情况危急;北川县旋坪乡万余名群众被困,情况危急……连日来,一条条群众被困信息电告到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

  人命关天。军区联指首长当机立断: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转移被困群众,决不落下一个人。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民、政委张海阳亲自坐镇指挥所,与大家一道反复研究,科学部署绝境大转移方案。

  随即,一道道转移群众的命令从指挥中心发往各部队:陆航团紧急起飞,全力保障转移重伤员;组成突击队紧急赶赴北川县旋坪乡,尽快转移万余名被困群众……为了确保转移群众途中万无一失,军区联指又给部队下达了一条特殊命令:领导干部亲临一线组织指挥。

  现场回放5月14日14时30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已两天,但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由于重山阻隔,交通、通讯中断,至今音讯全无。成都军区某炮兵团500余名官兵在团长周洪许的带领下,冒死挺进清平乡。官兵们历尽千辛万苦,于23时50分成功抵达清平乡。在清平乡,两天的紧张搜救工作完毕后,周洪许和当地乡村领导召开了第三次联合会议。当时的情况是:食物和水已经不能维持,废墟下的遗体随时可能引发疫情,附近磷矿还储藏有两万吨炸药,河流上游形成了堰塞湖,水位迅速抬高,天气预报近期还将有暴雨。

  留守,只有死路一条。转移,才有生还的机会。

  会议结果只有4个字:尽快撤离。

  5月16日凌晨5时,周洪许命令清平磷矿灾区负责人、团政治处主任王敬斌带领300余名官兵和4000多名群众作为第一梯队实施转移。而部分不愿离开的群众,由周团长带领200名官兵继续做思想工作,负责护送和断后,次日出发。

  经过一昼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第二天凌晨5时周洪许终于带领官兵和群众踏上了大转移的征程。

  路越走越险,左侧是让人眩晕的悬崖,右侧是由于山体滑坡阻塞的河道。这条路其实并不是路,是官兵们进山时沿着河道踏出来的一条生死通道。其中要多次趟过河水,在河的左岸和右岸来回穿行。每次过河,都是几名战士站在齐腰深的河水中,手拉手站成一道人墙,让群众拽着自己的身体通过。老人、孩子和伤员,则由剩下的战士来回背着过河。

  10时,前行的队伍被一个两米多深、水中到处是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的河水挡住了去路。

  “上山!”周洪许果断决策。爬上这座垂直距离不到600米的山,队伍用了4个多小时。到达山顶后,他们走了不到500米就遇到了悬崖。这让本来心理承受能力已十分脆弱的群众更加恐慌。为稳定群众情绪,周洪许冲在最前面探路,带领大家边摸索边前行。

  躲过了飞石和泥石流,绕过了堰塞湖,战胜了余震。5月18日下午,经过36个小时的生死考验,400多人的队伍全部安全转移到汉旺镇,无一人死亡,无一人重伤,无一人掉队。终于成功脱险,不少群众跪倒在官兵们面前,泣不成声。

  每一次生死大转移,对官兵们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但,每一次官兵都凭借着勇气与智慧化险为夷,出色完成任务。

  5月16日凌晨5时,成都军区某师500名突击队员奉命赴北川县旋坪乡转移万余名被困群众。

  这是怎样的一条“逃生路”呀!

  一段两边是被地震削成绝壁、长近10公里的山脊线,成了遭受灭顶之灾的北川县旋坪乡万余名群众撤离的生命线。然而,更可怕的是,昨天官兵们在探路时,还有四五十厘米宽的这段山脊线,现已因昨晚的余震被削成了“秃头”,脚一踩上去,泥石就不断地滚下两边的万丈深渊,风在呼啸,让人头晕目眩。

  “为了乡亲们的生命,咱们豁出去了。”连长韩军组织官兵用铁锹铲开松土,开辟出一条长宽约30厘米的小径后,由每两名官兵一前一后保护着老乡,一步步往前挪,逐一护送。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前行,第一组终于将300余名群众安全护送过“一线天”。

  每名官兵身上都背着几十公斤的炸药、食品等物资,为给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官兵们在沿途用红布条作标记,后续部队沿着红色标记前行。

  指挥部信息唐家山告急!北川告急!!绵阳告急!!!唐家山堰塞湖水位每天以两米多的速度上涨,一旦出现决口或者崩坝,将对下游北川、江油、绵阳等地的人民群众造成重大威胁。北川唐家山,再次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乘坐直升机实地考察。当晚,温家宝总理在绵阳的火车上,召集水利部门、当地政府、军队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了紧急会议,并提出了处置唐家山堰塞湖水库问题的原则。

  军令如山。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总指挥李世明立即命令:各单位要坚决贯彻温总理5月22日关于排除险情的指示要求,组织所属部队圆满完成排险任务。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派出5架米-171直升机在机场待命,随时准备执行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技术人员和物资设备空运任务。工兵分队积极投入排险行动;水电部队按时集结到位,按照专家组确定的方案完成堰坝排险任务;空军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负责开辟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空中绿色通道,在不影响飞行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执行排险空运任务的军民航直升机能随时起飞。

  现场回放堰塞湖抢险,进入攻坚阶段。

  大批官兵携重型装备和爆破器材云集大山深处,与一个个堰塞湖和危险水坝展开殊死搏斗。

  5月25日19时,某高炮旅近千名官兵向唐家山堰塞湖背负进发。山路陡峭,举步维艰。每名官兵身上都背着几十公斤的炸药、食品等物资,常常是每走一步都要靠抓着两旁的树木攀行。为给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官兵们在沿途用红布条作标记,后续部队沿着红色标记前行。经过近3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第一梯队100名官兵将首批炸药运抵堰塞湖边。22时10分,7吨炸药按时安全运送到位,为及时排除堰塞湖险情争取了时间。

  5月30日,某集团军1000名官兵,每人背负10公斤柴油,从任家坪出发,攀越陡立的巨石,踩着锋利的碎石,钻过倒下的树木,徒步增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施工现场。

  6月8日,堰塞湖坝“隆隆”的滚石声与大型机械马达轰鸣声奏响,滇某工兵团官兵适时实施爆破作业,拓宽泄流槽宽度、清除阻塞泄流的大型漂浮物。“实施精确轰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将军亲临现场指挥炮兵分队选择阵地和确定射击距离。某炮兵连连长韩军带着7名战士、两门82无后坐力炮、10发炮弹迅速到位。

  一声令下,连长韩军稳稳地摁下击火,一枚枚82无后坐力炮弹,带着白色尾烟,以每秒480米的速度准确飞向巨大漂浮物。

  9日,30吨高效能TNT炸药和500公斤氨硝运送到位。将军指挥爆破分队,采取定向爆破与分散爆破相结合的办法,成功拔掉一颗颗“老虎牙”。堰塞湖泄流槽入口300米内的大型漂浮物已全部被炸碎,泄流槽里水流速度越来越快,险情得到控制。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官兵。

  他们迅速进入最需要的地方,在最危险的时刻,勇敢地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发挥最关键的作用。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历史将永远镌刻这些中国军人的名字!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