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交界处的七盘关姓“七”还是姓“棋”,曾一度争论不休。原朝天区宣传部干部粟舜成根据大量史料与古诗文记载,考证出七盘关姓“七”,而不是姓“棋”。近日,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刘志国一行考察七盘关古关时竟有了意外发现,发现了170年前证明七盘关姓“七”的重要物证--一块记载重修七盘关道路的石碑。
    这块石碑被保存在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黎明村一名叫文安全的院坝里,被用于洗衣的洗衣台。83岁的文安全介绍,这块石碑是当年修建二专路时从山脚捡回来的,好几十年了,一直用作洗衣板。经刘志国一行仔细辨认,碑上从右至左竖刻有这样的文字:
    道光二十八年八月
    重修县境朝天七盘关道路碑记
    署广元县事资阳县知县范涞清立
    字体为楷体,虽久经日晒水浸,但字迹清晰,遒劲有力,可见石质坚硬,非一般沙质石材可比,大家基本认同应该为花岗岩石材之类。这块石碑说明了这样一件事,道光二十八年重修了七盘关的道路,是一名叫范涞清的资阳县令来主持修建的。为什么是资阳县的县令来重修广元县的七盘关道路?从“署广元县事”来看,有代管的含义。可能当时广元县临时缺县令,就让资阳县的县令范涞清来兼管了。
    一个代管,可以不管,却兴师动众重修了七盘关道路,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七盘关在当时金牛道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达到了必需重修的境地,证明七盘关在当时有多么重要。“重修县境朝天七盘关道路碑记”的文物价值揭示了这一点。再就是它证明了清代之前七盘关一直姓“七”,后改为“棋盘关”,的确有望形生义之嫌。
    这里就不能不说说范涞清这位知县了。修桥铺路,儿女一大路。自古修桥铺路做善事的,老百姓就这样夸他。一位官员,只是代管广元的事,无论是“我要修”,还是“要我修”,范涞清的官品应该是不错的。从史料中得知,范涞清是广昌监生,在资阳任上支持重修了《资阳县志》,乐山发生匪患时提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防范策略,得到肯定与采纳。
    金牛道从隋唐改道从七盘关由陕入川之后,一直是重要的官道和驿道。重走七盘关老路,那古关上的断垣残壁,那山崖上官方刻写提醒路人的“小心移步”,那曾经屯兵练兵的较场遗址,见证了七盘关的沧桑。可惜能够直接证明七盘关历史的文物不多,170年前的“重修县境朝天七盘关道路碑记”就显得尤其珍贵,值得珍惜。

(傅 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