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
5个具体目标
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高中阶段学校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财政拨款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特色专业
本报讯(记者 江芸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近日,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重点
关注特殊群体 解决突出问题
《攻坚计划》提出了5个具体目标: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高中阶段学校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财政拨款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需要。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特色专业。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攻坚计划》时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总思路概括起来就是“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其关键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点是4类地区、3类特殊群体和3个突出问题。
4类地区指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国家和地方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把高中阶段教育的底部“托”起来。
3类特殊群体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攻坚计划》提出,一是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二是加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保障好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三是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3个突出问题是指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对此,《攻坚计划》提出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扩大教育资源、严格招生管理等措施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立统一招生平台等措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通过科学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和公办普通高中综合预算保障制度等措施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招生
建中职、普高统一招生平台
如何改进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管理?
《攻坚计划》提出,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合理分配到服务区内的每所公办初中学校,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严禁普通高中违规跨区域、超计划招生,争抢生源,影响其他学校正常教学和招生。”实施职教圆梦计划,协调国家示范和重点中职学校将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面向初中毕业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单列计划招生。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普职比例失衡,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必须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此,《攻坚计划》进行了系统设计,在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措施中都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据悉,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遴选100所左右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规模和范围。以建设省级示范专业点为重点,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计划,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和多元成才路径。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