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敬在南极考察

张文敬把自己成都的家称为“五极居”。

作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敬长期研究冰川、生态与环境课题。在过去的近50年里,他数次深入南极、北极考察,加上常去调研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一“深极”以及青藏高原这一“高极”,因此长居的成都住所,就被他戏称“五极居”。

和冰川打了半辈子交道,张文敬把这些冰川故事写成了一本科普著作《走进多彩的冰川世界》。在日前于人民大会堂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包括此书在内的丛书《科学家带你去探险》,斩获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

昨天,已年过古稀的张文敬老人在“五极居”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

用脚步丈量世界冰川

爱文学的“理科男”写了400多万字

1945年生于广元市旺苍县,张文敬如今已迈过古稀之年,住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内。“五极居”三面墙壁都挂着相框,有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冰川,以及张文敬和白茫茫的冰川世界的合影,照片上的他“武装”得眼睛都看不见。

长期从事冰川、生态与环境研究工作,张文敬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中国科学院冰冻圈动态变化基础研究等重大科技任务,参加过著名的青藏高原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等。数十年的科学考察中,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长江源头、雅鲁藏布大峡谷、喜马拉雅山南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及中国西部各大冰川分布区,张文敬都用脚步丈量过。“青藏高原,我去了有上百次。”

“但是我这个‘理科男’啊,非常喜欢文学。”老人笑了起来,他说,几十年的科学考察和科学探险生涯中,他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在艰辛环境中完成科研任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观察、了解、记录、剖析和感知人类赖以繁衍进化的这个星球中最原始、最敏感、最纯净一方又一方水土——冰川。“这让我积累了太多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心得与体会。在自我‘欣赏’之余,总是觉得意犹未尽。”

于是,张文敬把这些“精华”片段一一记录在专门的小本子上,并编上了号。“记得多了,一看号数,竟多达500余条。然后我决定拿起笔,将这些亲身经历的故事片段扩展开来,赋以科学普及的知识,在自己回忆、学习和提升的同时,也想与一些朋友分享我几十年科学探险考察的经历和快乐。”

《走进多彩的冰川世界》就是这样来的。此外,张文敬还著有《情系冰川》《南极科考纪行》《喜马拉雅科考纪行》等20多本著作,总字数超过了四百万。

“搞冰川科研的人没有夏天”

把一路的有趣经历叫做“艳遇”

几十年来用脚步去丈量世界冰川,张文敬把一路的有趣经历叫做“艳遇”——掉进南大洋,西藏南迦巴瓦峰上煮腊肉……去青藏高原,张文敬说,上世纪70年代的川藏路还是一条羊肠小道,现在一天就能进藏,当时要花上半个月。“当下很热门的无人区探险,在当年基本无路可走,只有靠自己踩出一条路。”飘在南极的大海上,张文敬说,南纬45度至55度才算得上真正的“魔鬼”和“疯狂”。“站在船上8层,一手可以举起冲天的浪花。”

这其中,1982年到1984年西藏南迦巴瓦峰登山科考中的“煮腊肉”,让张文敬印象尤为深刻,“当年条件简陋,干粮要自己带,遇到下雨,飘进我们坐的卡车,米还好,面粉都成了糊。”他说,当时人人都是一专多能,上得了高山,下得了厨房。西藏南迦巴瓦峰登山考察间隙,每次烹饪腊肉时总是由他主厨。“先用柴火将腊肉皮烧焦,然后刮去皮毛,表层呈金黄色时截成几段置入锅中加海带、蘑菇等煮熟后将腊肉捞出切片回锅,回锅时最好有新鲜蒜苗和豆豉煎炒,吃起来喷香可口,肥而不腻。”

当然“危险的艳遇”——在南极考察时,张文敬一不留神,踩到了冰缝中,接着一半身子掉进了南大洋。“当时腰以下都在冰水中了。”张文敬说自己每次想起都会后怕,但一边又笑得合不拢嘴,“当时第一反应是怕有鲨鱼。”好不容易被拉起来后,满身的海腥味。“这都是家常便饭了”。

“搞冰川科研的人没有夏天,一到夏天就往冰川走,一去就是3个月到半年。”但老人回忆起来却说:“我从来不觉得辛苦,只有愉悦。”

希望少些“魑魅魍魉”

原创科普摆上青少年的案头

作为丛书的第一完成人,张文敬这次去人民大会堂领奖,不惜放弃了再去南极的机会。“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褒奖,也是对原创科普作品的认可,这非常重要。”说起这个,张文敬严肃了起来。他认为,现在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作为科研人员有责任用撰写科普作品的方式,用生动易懂的语言把科学介绍给大众。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老人说得语气有些急促,“现在不少地方,比如景区,到处都是些‘魑魅魍魉’。”张文敬认为,目前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景区都充斥着胡编乱造的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或者动辄世界之最,唯我独尊,不伦不类,以假乱真,用谬误取代科学,用宗教神学甚至低级迷信取悦受众。“这对国民科学素养提升没有好处。”

但让他担心的是,目前原创科普乏善可陈。所以他希望,自己把几十年的见闻感受如实地整理、书写出来之后,广大读者能通过科普作品和他共同分享在南极、北极、雅鲁藏布大峡谷、珠穆朗玛峰等人迹罕至的地方神奇而平实的经历,并从中认识真正的大自然。“也希望这次的奖励能鼓动更多的科学家花更多的精力写写原创科普。”

“少些‘魑魅魍魉’,让原创科普摆上青少年的案头。”张文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