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繁荣一方
——剑阁县“扶智+扶技”推进教育扶贫纪实
举办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班400余次,培训学员6万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余万人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8万余亩,实现务工、产业、服务等纯收入1.75亿元……今年10月27日,参加全省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的200多名代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纷纷对剑阁县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推进就业扶贫的经验做法竖起大拇指。
成功经验的背后,是剑阁县着眼县情实际,开展职业教育扶贫、推进就业创业的不懈努力。
剑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省定贫困县、秦巴连片扶贫县,通过几年的减贫,截至2016年,全县仍有13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万余人。如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成为剑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还是知识的缺乏。”剑阁县教育局负责人王晓明说道,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该县以“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繁荣一方”的职业教育培训,打响了教育扶贫、就业脱贫的攻坚战。传授一门职业技术搭建一个致富平台
“一技学在身,不愁不脱贫。如果不是当时学得一技之长,也许我还是饭店的一名勤杂工……”这是李开明的肺腑之言。李开明是圈龙乡新风村人,家有7口人,但多人生病,姐姐读大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7月,他到北京务工,由于没有专业技术,结果四处碰壁,无奈只得在一家小饭店当勤杂工,每天累死累活,每个月仅能收入两千元,除去花销所剩无几。
当年冬天,李开明回家办理身份证,恰逢剑阁县职中在乡下开展劳务扶贫免费培训。他当即报名参加了电工短期培训。经过一个多月的急训,李开明不仅掌握了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考取了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校的就业推荐,被北京宏盛鑫达机电有限公司录用。在公司机电维修部,他很快适应了工作,不久就成为企业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还被提拔为安装调试组组长,工资涨到了7000余元,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转。
和李开明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张文海。“同是种烟,专家指导的就是长得好,不服都不得行哦。”东宝镇农民张文海对县教育局派来的专家佩服万分。凭着专家手把手传授的技术,今年,他种植的烤烟产量增长了35%,增收近6000元,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产生贫困的原因很多,最根本因素是人口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剑阁县教育扶贫办公室负责人王显平感慨地说,只要让贫困学生和群众掌握一门技术,就能建一个致富的平台。他们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联合人社、扶贫、农牧、妇联、工会等部门,依托剑阁职中、武连职中、新科职中3所职业学校,以及县成人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通过打捆运作,形成了以各中职学校、成人学校、培训机构为主体,方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和劳务培训模式。全力开展面向贫困家庭初中未升学毕业生、高中未升学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贫困户等群众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使其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不少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如果后续培训教育跟不上,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大了,有可能再沦为贫困人口。如果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通过学习汽车修理、驾驶技术、种植养殖等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就有机会就业,并实现增收致富。”剑阁职中负责人李文峰介绍说,为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孩子掌握一技之长,该校坚持能力本位、技能核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该校就读的学生99%以上毕业时均能获得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大批学有所成的学子在人才市场上广受欢迎,用知识和技能不仅改变了家庭贫困面貌,更成就了人生事业。
杨勇,一个从剑阁南部边缘贫困山村走出来的贫寒学子,在剑阁职中建筑专业班毕业后,短时间内陆续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室内装饰设计师资质,并在创业中逐步发展,现已成为成都联众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实现了从一个农家子弟到拥有千万资产老板的跨越。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得知,剑阁县统筹全县职业培训资源,以技术扶持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广泛开展外出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围绕农民致富增收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围绕教育扶贫部署,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务扶贫、SYB创业、职业技能等项目培训工作,并把培训送到田间地头。通过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劳动者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许多人员扎根山村,成为当地致富能手或创业人带头人;部分人外出打拼,凭借一技之长成为企业技术人员,苦力型人员不断减少,劳务收入成倍增长。
采访中,武连职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3年来,该校先后在武连、元山、王河、演圣、东宝等镇开展农民种植培训班11期,培训农民1000余人。通过培训,大部分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武连场镇居民周平安,最初做啤酒和副食批发生意,后来开办砖厂,因经营不善和市场因素,生意失败,债台高筑。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参加了该校举办的种植培训班,凭借培训学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他在剑阁县武连镇计划村流转了近百亩土地,开展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年产值近百万元,解决本地贫困户就业20人。
输送一批技能人才发展一片特色产业
下寺镇空木村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近两年,该村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养殖、核桃、中药材、花卉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并制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和一户一法的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农户+合作社+公司”联合投资经营,流转土地1230亩,栽植核桃30000株、牡丹10万株。目前空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阔步走上了致富路。
在剑阁,像空木村这样通过培养技能人才,并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引领产业发展的实例不胜枚举。剑阁县教育局主管教育扶贫的负责人聂俸彬说:“剑阁劳动力资源充足,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基于这样的实际,我们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技能人才,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以创业带头人、企业务工明星、行业技术能手为骨干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促进了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围绕做优农业,该县实施“专业+基地+农户(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武连职中先后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建立起800㎡现代温室育苗大棚和500㎡食用菌栽培大棚,为农户培育西兰花、米冬瓜、圣女果、海椒、苦瓜等经济作物种苗,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和劳动力支撑,实现农业经济作物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武连镇的跃进村、寨桥村、计划村实现了由粮食作物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产业调整,与武连农场合作,先后培育香菇、平菇、猴头菇等菌种,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和实力提升。
据了解,该县围绕农业产业调整,送教下乡,开展扶贫移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提升农民职业技能。近几年,县内三所职业中学依托自身省市培训基地资源和设备、师资,先后开展川电工、川妹子等品牌培训以及果树(核桃、雪梨、苹果等)栽培、蔬菜栽培、烟叶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指导,共计320余班次,参加学习5万余人次。
剑阁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来旅游的人流量增长十分迅速,带动了围绕旅游的各种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和人员服务水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该县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服务型企业开展各种培训与业务指导,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养合格劳动者,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将参加培训人员和学生的教学实践同生产实际相结合,把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技能与服务水平带到景区,不仅促进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也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据了解,近两年,结合全县农产品深加工、新兴工业、旅游业等农村产业,做强种植、养殖、旅游专业,开展烤烟、种粮、养殖、旅游等培训,形成专业技术人才4100余人。自编《剑门关土鸡饲养管理实用技术手册》、《科学养猪技术手册》、《看图栽烟》、《剑门旅游指南》等教材,使乡土教材贴近农民,培训内容乡土化。建立了7个农业产业园区培训基地,全县种植面积超过50亩以上的有600余户,出售烤烟50担以上的720余户,养殖100头以上生猪的大户有750户,养鸡5000只以上的有600多户。
同时,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口输出农村劳动力,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3场,138家(次)招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610个,进场求职人员4000余人次,1250人达成用工意向。
趟出一条扶贫新路服务一方经济发展
今年6月,由国家商务部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的亚非拉欧国家司处级政府官员研修班学员分批来到剑阁,就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发展和减贫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当他们看到同学们优美的学习环境、娴熟的技能操作时,连连称赞道“Verygood!”“中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真正的技术技能人才!”当他们了解到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学费全免而且还有生活补助和就业情况良好时,无不由衷地赞叹“中国政府正在为农村发展和减贫努力,相信会越来越好。”
为贫困群众量身打造劳务培训和脱贫规划,推动就业创业乐业,从而形成贫困群众脱贫、产业发展致富,已成为剑阁精准扶贫的一种崭新的、成熟的模式。实施“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对接,成为农业人口转移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真正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转变。
该县依托剑阁职中,建立起“学校主导,企业主体,专业参与”的运行机制,明确学校、企业、专业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惠州盛威尔电缆有限公司、无锡夏普电子、四川精典汽车有限公司、首都机场、人本集团、天津一汽、北汽集团、剑门关景区等26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剑阁职中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实施“订单”培养,市场和企业“点菜”,学校与企业联手“烹调”,企业“买单”与“享用”,实行联合招生,做到招工即招生、培训与就业一体化,实现校企双赢双利。先后开设“盛威尔班”“夏普班”“莱利达班”“精典班”“人本班”“巨宝班”“达丰班”“北汽班”等订单培养班级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学校按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培养技能人才。企业派专人参与教学、实习、实训等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实施“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场景模拟”三位一体、校企“双主体”办学、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依托武连职中,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带动家庭脱贫作为从根本上消除家庭贫困的目标,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保障机制,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的有效衔接,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就业、实习、教学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开展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职业教育定向培训模式,为学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先后与县内3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近年来向县内企业输送毕业生500余人。
据了解,该县把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主要方式,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职业学校对接产业、对接企业、对接岗位,近年来先后建立剑阁县励志汽修服务中心、剑阁职中汽车美容养护中心、旅游专业酒店实训基地等,与剑阁县雄关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剑阁县华丰农机厂等企业签订“来料加工”协议。这些企业与学校无缝对接合作,既是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基地,也是自主对外营业的经济实体,学校企业按股分红,设备的完善维护、实训中心的市场化运行均由企业负责。
据剑阁县教育局职成股负责人苟国民介绍,下寺镇成功探索出“1+3+X”的教育模式,即以一个社区带动三个村,X则是指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通过共同培训、资源整合,既成功解决了农转非再就业培训,又为薄弱农村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场地和设施,得到省市有关部门高度肯定,目前正大力推广。
扶智扶技,照亮前程。剑阁职业教育扶贫,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民情的创新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力地助推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来源: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