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困难群众过上体面生活,是党政关注的重点,更是群众工作的有效切入点。在广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抓发展促和谐上统筹兼顾?如何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市惠民帮扶中心常务副主任、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程朝宝撰写的这篇调查报告客观反映出广元困难群体的真实情况,并有创见地提出 “一户一策”惠民帮扶措施,得到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及市委副书记吴得民,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正富等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值得有关部门及关心困难群众的人士阅读和思考。

  广元日报(程朝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经济的腾飞,希望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困群众如何定位?他们的生活怎么样?采取什么样的帮扶措施才能使他们走出困境过上体面生活?市惠民帮扶中心为此开展了一次特困群众专项调查活动。

“三有二无”困难群众是当今弱势群体中的最弱

  在过去“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时期,821核工业、081电子、广旺矿务局等一大批国有重点工业企业落户广元,广大产业工人为支援祖国四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及国有商贸流通企业相继破产重组、关停并转,导致下岗职工最多时达3万多人,其中“4050”人员6000多人。据2007年12月31日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市持证残疾人、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加之因病因灾因子女上学致贫的困难户、困难移民、困难失地农民、困难老人、困难农民工及其子女等,各类困难群众总计约5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这么多的困难群众,每人每年平均惠及200元,就需要一个亿,这是广元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所办不到的。为此,市惠民帮扶中心提出“广元特别困难群众”概念。何谓广元特别困难群众?也就是至今仍然学无所教、劳无所得、病无所医、老无所养、住无所居、生活很不体面的困难群众。那么这些特困群众的生活情况究竟怎样?

  调查组组织市及利州区惠民帮扶中心干部和各级工会干部76人,利用一个月时间,分组入户调查走访困难群众743户,初步掌握了特困群众第一手详细资料。据统计,743户特困群众中,因癌症、白血病、肾病、脏器移植等致贫的372户;因子女读大学致贫的86户;因肢体、智力、视力、听力等重度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159户;因家庭无就业人员致贫的79户;因70岁以上老人无人供养致贫的47户。

  通过综合分析,市惠民帮扶中心认为:“三有二无”(低保户家庭有重症患者、有重度残疾人、有在校大学生、家庭无就业人员、70岁以上无人供养老人)困难群众是困难中的特困,弱势中的最弱。

重大疾病、重度残疾、子女读大学成为“三有二无”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的主要诱因

  重大疾病是致贫的头号杀手。调查显示,因重大疾病致贫的特困群众372户,占调查总户数的50%。尤其是癌症、白血病、肾病、脏器移植等疾病的后续治疗费用,每年都在1万元以上。对于低保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广元运输集团职工左守元,现年60岁。2006年经检查患胃癌,离岗休养,月工资416元。2007年共化疗5次,花掉11830元,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3000多元。妻子无固定工作,靠拣废品卖钱度日。20岁的儿子也无正当职业。一家三口同居一20多平方米的破旧偏棚。

  木材储运局职工刘跃进,现年50岁。2000年患脑瘤,切除术花去9万元;2001年安假骨手术花去3万元,两次手术共花费12万元。如今,老婆离开了,他住在一个30平方米的土墙平房内,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有一个夙愿,筹集路费回陕西城固老家,看望71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老母亲。

  重度残疾是致贫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因灾难致贫的特困群众159户,占调查总数的21%。尤其是因灾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户。重度残疾人不但治疗费用高,且需人护理,并常因疾病折磨和孤独导致脾气暴躁,致使家无宁日。

  城区居民陈小平,女,现年31岁。2005年5月31日晚,被张杰等4名未成年人抢劫,食管、肺、肋骨数根被刺伤,造成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抢救及治疗费花去10多万元。法院虽然判决了赔偿,但4个未成年人家庭都无单位无财产,不能执行兑现。要债人的经济压力和伤痛的精神折磨,使陈小平生活非常痛苦。

  银龙建陶厂职工罗朝斌,现年44岁。自1994年患“精神分裂症”,长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靠药物控制病情。老婆离开了家,女儿仍然在校读书,母亲70多岁。一家人住在厂区两间又小又黑的临时工棚内。

  子女读大学是致贫的直接原因。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杂费加生活费需要1万多元。广元城镇低保户按每人每月165元补差,农村低保户按每人每年693元补差,足见低保户要供养一个大学生经济上承受的压力。

  轮船公司下岗职工廖文猛,现年50岁。妻子无工作且患有十二指肠息肉等病,一家人住在嘉陵江边轮船公司的弃船上,享受低保。2006年、2007年两个儿子先后考上大学,每年需要2万多元。工会纳入“金秋助学”帮扶,亲戚的钱都借遍了,加上儿子在学校勤工俭学,仍然入不敷出。广元粮酿造厂职工何仕泽,现年54岁,妻子无工作。儿子虽2007年大学毕业,但因就学期间欠下学费1.6万余元,毕业证被校方扣押,至今失业在家。

“一户一策”针对性帮扶让特困群众过上体面生活

  党中央号召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三有二无”特困群体带来了强劲的福音。各级惠民帮扶中心作为党委政府惠及特困群众的窗口,应当整合资源,因困施救,一户一策,对口帮扶,让特困群众体面生活。

  对符合“三有二无”特困群众条件的家庭,调查审核后发给“惠民证”,作为享受帮扶政策的依据。对发放“惠民证”的特困户,分别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然后“一户一策”,分别实施医疗、就学、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惠民帮扶政策。

  实施医疗救助 对肾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等一次需手术费10万元以上的困难群众,一次补助1万元。对癌症、白血病、肾病等后续治疗费用高的特困群众,惠民医院减免部分治疗费住院费,个人按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再补助20%。

  实施生活救助 对因灾因病因家庭没有劳动能力者造成生活极度困难的特困群众,按每户每月100元在惠民超市领取生活必需品,同时配送惠民物资。

  实施“金秋助学” 对特困群众家庭在校大学生,每年秋季给予1000元的现金资助。同时帮助落实助学贷款,与所在大学联系安排勤工俭学。

  实施就业援助 对特困群众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惠民就业培训分中心培训并介绍工作,或安排公益性岗位,消除零就业家庭。

  实施法律援助 对有理但打不起官司的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免费代理诉讼,惠民帮扶中心可采取先借后还方式支持诉讼所需的一定费用。

  实施联户帮困 将持有“惠民证”的“三有二无”特困群众分别与市本级和利州区各局委办结成联户帮困对子,一个单位帮扶2至3户特困群众,要求每年至少走访两次,对特困群众进行慰问、心理咨询、政策引导,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实行不脱困不脱钩。

  实施创业扶持、住房援助、水电气电视收视费等日常开支的减免办法,帮助特困群众脱贫解困。

  贫困无和谐。“三有二无”特困群体正处在进入和谐社会的坎口,他们自己无力爬上来,急需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快快拉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