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网讯(苟忠贵 记者 李波)大鲵俗称娃娃鱼,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有“活化石”之美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倍受人们青睐。近年来,我市大鲵养殖业发展迅猛,大鲵产业已成为我市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市已建大鲵驯养繁殖场36处,商品大鲵10余万尾,产值达25000万元以上。
     我市作为中国大鲵主要的原产地,省内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规模都位居前列,大鲵产业已成为我市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多领域开发的大产业发展格局。截止目前,全市经批准已建大鲵驯养繁殖场(养殖公司、合作社)36处,全市有种鲵(亲本及子一代)8万多尾、子二代商品大鲵10余万尾,产值达25000万元以上。其中,青川县金河大鲵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被农业部纳入全国增殖放流珍稀品种(大鲵)指定场站,被四川省水产局授予省级水产原良种场,被认定为广元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汉王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合作生产的大鲵酒一上市就产销两旺。
     如何壮大大鲵产业?我市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市发展大鲵产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保护方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鲵产业开发,各驯养繁殖单位在经营利用的同时,必须开展人工放流,保护与发展同步进行,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保护与利用的路子。2012年,剑阁县在西河国家级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投放了大鲵苗125尾。青川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合法养殖户可以在当地获得贴息贷款25-30万元。据统计,该县已累计向全县大鲵养殖户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极大刺激了产业发展。按照水产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严格饲饵鱼类、鱼药等养殖投入品管理,规范标准化健康养殖档案,积极创办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确保大鲵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进一步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民关爱大鲵、保护大鲵的法律意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使大鲵产业良性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