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与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230个,共申请专利1145件,取得国省市重大科技成果150余项——市校合作成我市发展“新引擎”

广元新闻网记者   唐彪

    借力引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火热的八月,行走在广元的山山水水,市校合作4年来给我市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不断映入眼帘:
    川浙合作产业园四川元泰达泡沫铝生产车间内,工人来回忙碌,生产的泡沫铝新材料世界领先;
    元坝区柳桥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猕猴桃苗长势喜人,猕猴桃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搭建平台  
    开启市校合作全新局面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市借助灾后重建契机,坚持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为突破口,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与高校、科研院所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合作。
    通过先后组织举办“高校书记校长地震灾后广元行”、“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中国·广元)国际论坛”等合作交流活动,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天然气终端市场发展、泡沫铝新材料开发等合作项目,推动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智力优势与我市的优势资源深度结合,有效促进了高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这其中,特别是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功创建了四川飞亚新材料有限公司“耐高温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零八一电子集团技术中心等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了我市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提升了我市企业的竞争力。
    项目跟进  
    推动市校合作纵深发展
    在强化市校合作的过程中,我市坚持以市校合作项目为载体,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以做大做强能源、金属等“五大工业板块”,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与中国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实施伺服跟踪先进控制技术、特种高分子材料研发等项目,提升了川浙合作产业园、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园区的现代化水平。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长毛兔新品种选育、富硒富锌猕猴桃栽培等项目,推动了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1个,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392万亩,总产量274万吨,总产值82.55亿元。
    ——围绕旅游品牌建设,充分借助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智力优势,大力实施昭化古城保护与开发、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剑门蜀道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等项目,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累计达到12个,居全省第二。
    ——突出教育、卫生重点,与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领域深入合作,大力实施联合办学、共建课改基地等项目,为我市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围绕建设西部低碳发展宜居城市的目标,与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了广元低碳重建与发展研究、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评估和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进一步加快了我市低碳发展步伐。
    强化举措  
    切实注重市校合作实效
    在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创新市校合作机制,通过科技成果转让、技术专利入股等多种方式,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签订市校合作协议230个,在灾后重建、低碳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事业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
    2008年至今年6月,全市共申请专利1145件,取得了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150余项。截至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创新型企业达到15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达到56亿元,进入全省50亿行列。
    此外,通过市校合作,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8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之一,广元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通过专家初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