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模范:
    强通华、杨正文、郭文平、李小平、冯国玉、杜前锋   ——群体(青川县姚渡小学)

助人为乐模范:
    吴利通  广元市新时代服装厂  厂长
    赵先利  剑阁县教场坝社区义务巡逻队  队员

诚实守信模范:
    陈昱树   四川建炬集团  董事长

敬业奉献模范:
    袁   明   广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   副大队长
    赵合兴   利州区工农镇亮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刘荣恩   广元市公安局朝天区分局禁毒大队   大队长
    王黎明   青川县竹园镇中心小学   教师

孝老爱亲模范:
    杨淑英   剑阁县城北镇妇女联合会主任(已退休)
    李   丹   苍溪县八庙镇郁家沟村六组  村民

青川姚渡小学六教师:危难时刻显身手

    2010年12月7日,天空下着小雨,寒气逼人。中午1时20分,在参加完平原村小“大荣纪念希望小学”揭牌仪式后,姚渡小学强通华、杨正文、郭文平、李小平、冯国玉、杜前锋等6名教师护送管乐团学生返校,行至姚渡镇上油房大桥处,发现前面十余米远的一辆双排座皮卡车,在引桥拐弯处,滚下20余米高的悬崖下的白龙湖中。他们立刻下车,杨正文、强通华和郭文平来不及选择道路,从悬崖上连滚带爬,溜到湖边,来不及脱完身上的衣服,就扎进刺骨的湖水中。不会游泳的李小平立刻拿起电话,紧急联系卫生院救护车辆,组织过往人员施救。杨正文一把抓住从车中出来的杜光宽,杜光宽说:“快,水中还有一个女的。”杨正文、郭文平使出全身力气,由于水压太大,可怎么也打不开车门。“找石头,砸窗子!”郭文平大声喊着。强通华立刻找了一块石头扔过去,由于他俩在水里无法灵活移动,没能接住,庆幸的是石头落在了车厢中。
    郭文平潜入水中,在皮卡车的车厢摸到石头,用力砸向车窗。第一次,车窗没有反应,郭文平没有放弃,一次、两次、三次……车窗终于破了。这时水向车里面灌去,车内爆裂的安全气囊和一件羽绒服也飘了出来,郭文平顾不上被破碎玻璃划伤的手,一把抓住羽绒服使出全身的力气往出拽,杨正文用力拉开车门,杨正文与郭文平把人从车中拽了出来,把被困妇女托出水面,用力顶着往距车最近的湖中的小沙丘上推。
    救出水面的妇女屠开碧已经休克,脸色发紫,没有了呼吸。学过救护常识的郭文平和强通华、杨正文将其呛入腹中的水倒出,使其生命无虞。
    三位老师正准备背屠开碧的时候,屠开碧轻轻地呻吟了一下,说腰痛,怀疑是骨折,必须平放运送。随后赶到湖边的杜前锋、冯国玉立即加入到抢救行列,联系好救护车的李小平从一位长期打渔的村民家借来简易木筏抬到岸边。强通华再次跳入寒冷的白龙湖,用了近十分钟,从水中游到岸边,然后用了近二十分钟,才又将木筏送到小沙丘上。合力将屠开碧安全送到岸边。
    姚渡小学教师见义勇为、勇救落水村民的事迹在《四川日报》、《广元日报》、《教育导报》及网易新闻中心、广元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登载,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吴利通:身残献大爱

    吴利通,男,中共党员,肢体残疾人,广元市新时代服装厂厂长。
    从福建到四川创办广元市新时代服装厂,盘活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解决120余名下岗职工和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2005年为旺苍县正源中心小学捐赠价值5000元的校服,2006年为广元市首届残运会中区代表队赞助2万元,2007年为旺苍县东河一小图书室捐赠价值1万元的图书。2007年资助元坝镇梅树乡杨青莲残疾夫妇解决危房改造。“5·12”地震发生后,自筹资金10余万元,印制6000余件“抗震救灾、共建家园、我们在一起”文化衫分送到群众手中。同年为广元市残疾人聋儿语言中心儿童赠送服装、书包学习文具。2009年9月为都江堰友爱小学赠送价值2万余元的学习用具。2009年7月起,自筹资金200万元(总投资500万元),创办“广元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建成后将为全市22万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服务。
    2007年被广元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残疾人自强模范”;2008年被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抗震救灾模范公民”;2010年被四川省政府、省残工委、省残联授予“四川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同年被民政部、中国残联、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助残阳光使者”称号。

赵先利:一生无悔志愿者

    赵先利,男,中共党员,剑阁县普安镇教场坝社区义务巡逻队队员。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赵先利顾不上自已家的严峻灾情和妻儿老小的安危,他组织街坊邻居10余人投入抢险,救出50多位老人和儿童之后又到附近的学校、医院参加抢险。他主动与社区领导联系,参加社区志愿者队伍,搭建帐篷、安置受灾群众、卸运分发救灾物资、担负社区安全巡逻,参加剑阁县民兵救灾分队,赴青川灾区抗震救灾。2008年7月火线入党。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赵先利与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儿子一起,志愿参加剑阁县民兵预备役抢险救灾分队赶赴舟曲,一到舟曲就投入抢险战斗,努力掏挖遇难者遗体,积极装卸救灾物资,每天往3公里远的县城运送饮用水、食品等,连续奋战了8天。
    赵先利经常组织志愿者团队到敬老院慰问三孤人员,与老人同过重阳节;到农村和学校看望留守儿童,帮他们补习功课,同过“六一”儿童节;到城乡特困户慰问帮扶;积极参加“885红十字”活动。
    赵先利先后被剑阁县精神文明办、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抗震救灾模范公民”,被广元军分区评为“民兵预备役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被共青团四川省委评为“优秀志愿者”,经四川省军区批准荣立个人三等功。

陈昱树:企业发展与爱同行

    陈昱树,中共党员,四川建炬集团董事长。
    企业发展壮大后,陈昱树不忘真情回报社会。开展助教兴学,企业共捐助贫困学生128人次,捐资助教12起,优惠教育战线职工购房置业53人次,总金额达312万元。从2008年起,把每年8月23日定为“爱心助学节”,每年资助贫困学生近30名。热情参与扶危济贫,几年来对35个贫困对象进行扶持。2008年“5·12”地震后,企业救助受灾群众238人次,救助资金94万元。地震后利用从事建筑行业的优势搭帐篷四处给广大市民提供避难场所,并免费给市民提供就餐,耗资30万元。2009年,出资数万元为陵江镇特困户张天宝家购置家具、生活用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供养其子女上学。踊跃承担社会责任,先后解决安置下岗职工149人,安置复员转业军人22人。
    企业多次荣获市、县“先进企业”称号,被授予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个人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家”、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帮扶贫困学生先进个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创新先进个人、旅游工作先进个人等,先后当选县个私协会副会长、建筑协会副会长、川北收藏协会会长、川北书画协会副会长、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等。

袁明:殚精竭虑保畅通

    袁明,男,中共党员,广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副大队长。
    2008年12月,进出川交通大动脉、被称为全川灾后重建和广元经济发展“生命线”的广陕公路(绵广高速二专线)划归地方管理。袁明受命下派朝天区公安分局任副局长,并兼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专线保通大队副大队长,主抓绵广高速二专线维稳保畅工作。在近2年的保畅工作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保通大队全体民警克服重重困难,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奋战在保通一线,疏导大小交通拥堵500余次,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70余起,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200余件次,为保障二专线道路交通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先后被评为“广元市十大杰出(优秀)青年卫士”、广元市首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

赵合兴:大地是“我”的诗签

    赵合兴,男,中共党员,广元市利州区工农镇亮垭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有女不嫁亮垭村,亮垭男儿打光棍”。14年前,工农镇亮垭村人均收入不过200元,绝大多数村民居住的是石头和土墙砌成的矮房子,全村236户有老光棍30多个。“山大无柴,沟深无水,地多无粮,石多无用,点煤油灯,吃臭塘水。”群众的顺口溜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96年,赵合兴放弃了煤矿优厚的待遇,当上了亮垭村主任、书记,每天挎着包穿行于乱石之间,在贫瘠的大地上书写着豪情壮志。十多年来,他坚持“当好孺子,顶好柱子,打好盘子,找好路子,走稳步子,公开数字”的工作模板,解决了上学难、吃水难、照电难,出行难、产业难的“五难”问题,让如今的亮垭村成为“山上山下公路四通八达,沿河两岸农房美丽如画,产业发展犹如芝麻开花,乡风文明到处和谐融洽,农家小院连通光纤电话,清洁村庄蕴藏小康人家”。
    2009年5月被评为广元市利州区第四届劳动模范,2009年7月被广元市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书记;2010年7月被评为广元市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12月被评为四川省灾后重建先进个人。

刘荣恩:铁血刑警   忠诚奉献

    刘荣恩,男,中共党员,广元市公安局朝天区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
    从警20年,他始终战斗在打击刑事犯罪第一线。先后在刑侦部门工作18年、禁毒部门工作2年。身为刑警,他随时出没在案件现场,侦破各类刑事案件700余件,协破案件近500件,其中大要疑难案件上百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人,被誉为“破案神探”。作为禁毒民警,他主管的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全市前列。为了破案,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下到百米深的溶洞;为了破案,他曾远赴内蒙,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中奋战59天;为了工作,他长期带病坚守岗位超负荷工作,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他勤奋学习,善于钻研,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公安管理专业大专、法律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他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为民服务本领。在他的身上,充分展示了一个山区民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付出、特别能钻研的优良品质。
    刘荣恩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曾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1次,先后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严打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09年当选“广元市首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同年被市禁毒委表彰为“全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王黎明:最牛的乡村音乐教师

    王黎明,男,中共党员,青川县竹园镇小学教师。
    执教32年,王黎明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在教育系统这块园地里信守承诺,默默奉献。2000年,条件艰苦的竹园镇凉沙村小学缺老师,他主动请缨,一去就是8年,从不抱怨。他既上课,又“普九”,动员家长打操场,修围墙,抓学生的思想教育,整顿学校秩序,建设学校风貌。六年下来,他打理的凉沙村小成为全县“示范村小”。
    在得知凉沙村小的孩子从没上过音乐课后,42岁的他毅然拿起二胡,从头开始学起来。他刻苦训练并首创设计“爵胡”这一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音乐在校园和社会的传播。他用“爵胡”为浙江省的孩子们伴奏《让我们荡起双桨》,获得了浙江卫视“天下达人”荣誉。他以“爵胡”这一课堂教学成果,三进湖南卫视,三进“我要上春晚”栏目,进入三十强。2011年3月,他又带上他的学生来到CCTV7《乡村大世界》栏目,被评为“乡村牛人”。

杨淑英:风雨一生诠释爱心

    杨淑英,女,中共党员,原剑阁县城北镇妇联主任。家住剑阁县普安镇,现已60多岁的杨淑英老人一生坎坷崎岖,前夫英年早逝,中年丧媳,50岁继子得重病难愈,退休后与她共同生活了26年的后夫,正欲与她携手白头,却又撒手人寰。面对乖舛的命运,杨淑英化悲痛为力量,四十多年如一日,毅然代夫挑起了赡养老人的重担。
    前夫的父母身处农村,她总是抽出时间来,陪伴二老,农忙时帮其耕种承包土地,闲暇时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再婚后,她仍一如既往地赡养二老,对原公公和公婆胜似生身父母。其前夫之父脾气古怪、下肢瘫痪,难以伺候,杨淑英二十几年如一日,端汤递水,延医治病。老人病重住院后,她影随于老人病塌之前,主动喂药喂饭、端屎端尿、擦身接便,直到两老含笑走完了最后的人生之路。
    后夫去世后,又留下了生母及养父母三位老人。虽说后夫有兄弟姊妹,杨淑英已年逾花甲,自身又患有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但她却一如既往,继续将炽热的孝心奉献予老人。为了让三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生活幸福,杨淑英从关心老人生活的小事做起,只要自己弄点好吃的,就总是先送到老人手中,亲自看着他们吃下去才走开。老人生病了,她比谁都着急,特别是后夫生母家处农村,一旦知道老人身体欠佳,她总是不顾山高路远,立即带上常用药品和营养品,奔波几十公里,赶到老人身边嘘寒问暖。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三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都亲切地称她为“幺女子”。
    在孝敬老人的同时,杨淑英把她一片爱心也献给了子孙。她再婚后,有六个未成年子女需其与后夫共同扶养,不论是否亲生,她都一视同仁,呕心沥血地把每一个子女都抚养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亲戚朋友和与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老人和孩子也是如此。退休后,她依然经常关心他人,帮助别人寻医治病、调处纠纷。偶遇邻居的孩子无人照料,她接到自己身边;隔壁的老人生病了,她比亲人还急,忙前忙后地天天送水送饭、拣药护理;乡下的亲戚朋友有事了,她总是比谁都忙……

李丹:我的成人礼   为父献肾脏

    李丹,女,出生于1990年11月,共青团员,苍溪县八庙镇郁家沟村六组村民。
    2008年3月,就读于苍溪实验中学的李丹,突然接到在广东打工的父亲李俸明患上尿毒症的消息,心情仿佛天塌下来一般。父亲从广东回苍溪住院治疗后,李丹每天穿梭在医院与学校之间,既面临高三升学的压力,又承受着父亲生病的煎熬。父亲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医生说要想保住性命只有选择进行肾移植手术。通过医生介绍,了解了什么是肾移植以后,李丹就在心里拿定主意用自己的肾报答父亲。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同年10月父女俩到成都华西医院配型,配型成功。数月不见的开心重新出现在李丹的脸庞,但父母的脸上却是更加沉重,一致拒绝女儿捐肾。李丹多次劝说父母:“我的生命是你们给的,现在为你们尽点孝道难道也不行吗?只允许父母为子女付出就不允许子女为父母付出吗?”她说,“如果没有父亲,我们家就彻底垮了……”女儿的深情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
    肾移植手术须年满18周岁才可以实施,李丹离18岁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她一边默默地一天一天计算着,渴望这一天快点到来,一边和母亲筹借手术费用。四处想法借钱后,仍然还差几万元,李丹写求助信寻求社会帮助,在学校老师和媒体记者的帮助下,苍溪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纷纷献出浓浓的爱心。
    2008年11月11日,李丹终于迎来了自己18岁的生日,一家三口赶到华西医院准备做肾移植手术。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的那一刻,母亲说:“现在反悔都还可以,没谁会怪你的。”李丹毫不犹豫的签下了她自认为人生中最有意义的签名。
    11月14日,移植手术获得成功。休养一个月后,李丹回到学校继续学习。2009年3月,李丹当选“2008感动广元十大人物”。
    捐献肾脏后,李丹不能做体力劳动,其父需要终生服药维持生命,每月医药费开支近两万。他们坚持自力更生,坚强面对生活,以微笑表达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