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小丁   兰宜谦

    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一段文化重建的历程。栉风沐雨的三年里,广元,这座拥有女皇文化、剑门蜀道文化、红军文化底蕴的文化城市,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历史跨越与心灵跨越。

    “再坚固的物质家园,在巨大的的灾难面前都很脆弱;唯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家园,才是支撑人民群众擦干眼泪,坚强挺立的钢筋铁骨。”市委书记罗强说。

   “精神文化家园的健康发展,是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巨大动能。”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说。
……

文化产业   凸显效益

    国家政策支持、对口帮扶援建、民间大力支援……以重建为契机,以园区为依托,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广元灾后文化产业重建迅速、蓬勃开展。重建中,深度挖掘剑门蜀道文化、女皇文化、红军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内涵,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加快优势资源向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变。规划重点文化产业重建项目14个,规划总投资4.49亿元。皇泽寺、昭化古城、剑门关、明月峡先后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达8个,仅次于成都,位列全省第二。

    据统计,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3.5亿元,较上年增长28%。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43%,达到4.87亿元。

精神重建   成效显著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倡树感恩文化。举办报告会、宣讲团、演讲赛,组织开展“颂歌献给党·感恩奋进”广元灾区百万群众歌咏活动,深入发掘新时代老区人民的自强精神和援建队伍的奉献精神……在加快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市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引导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重建美好家园的宏伟事业。

    突出机制创新、精品意识,倾力打造精神文化的精品力作。评选“广元文化奖”、“剑门关文化奖”,在全省率先公开出版发行了抗震救灾大型画册《震不垮的广元人》,舞蹈《老妈妈》获“中国老年艺术节”金奖,歌曲《蜀道》、电视专题片《远去的故土》入围“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一大批优秀文化产品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

    突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力拓展群众文化的深度广度。震后20天举办《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大型广场晚会,现场募集抗震救灾资金2.97亿元;组织《震不垮的广元人》、《感谢祖国》等大型主题晚会和主题展览活动;邀请央视“激情广场”栏目、将军后代合唱团来广演出。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充分发挥了文化抚慰心灵、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

红军精神   永放光芒

    在雪峰九华岩,远远就能看见一座红星塔,塔的左边是一个头戴八角帽正在行军礼的巨大头像。这里就是震后打造的“红星公园”。

    红军城、红军渡、木门会议遗址……在我市,像红星公园一样的红军文化集中地还有很多。广元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后期的政治中心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拥有一批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成为这片红色土地的宝贵财富。

    为进一步把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发展,我市先后投入资金1.3亿元用于对境内的47处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其中,苍溪红军渡和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已被国家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新时期新形势更需要我们擎起‘红军精神’的火炬,让红色文化永放光芒!”市委书记罗强的话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