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跨越6个突破6个翻番
——广元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利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篇

记者   彭富

    4月12日,广元纺织园区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往来如梭,工人们正在抢进度,比质量,力争四月底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正是这种时不我待的精神,让利州区六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六突破六翻番”: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109亿元,比六年前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达2.0955亿元,比六年前翻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三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

工业承载经济腾飞梦想

   “过去,大伙儿成天与黄土打交道,只想着能把肚子填饱不饿,至于住洋楼,开小汽车,连做梦都不敢想,现在大多数村民居然都实现了”回龙河街道办事处学工村党支部书记王行忠说。

   洗脚上岸,进厂挣钱,如今回龙河工业园区附近的村民,有近半数在工厂里挣钱。

   “过去,工业园区产值能上亿元就非常不错了,没想到我们现在正在建设全市首个百亿园区。”宝轮镇党委副书记谭文用“难以想象”来形容当前的发展。

   2010年,利州区工业强区取得了新突破:回龙河工业园成为“全省第二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广元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B区建设进展顺利,园区用地面积达7.1平方公里。引进到位市外资金30亿元,新开工投资额过亿元项目13个。中钢川炭、海天实业、高力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气化广元等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骤增至39家,其中过5亿元企业2户。

现代农业挑起农村发展大梁

    3月26日,大石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里,张其原和几个工人忙着给番茄苗抹芽、吊蔓……“租了28亩多土地,种了三个品种,番茄、黄瓜和辣椒。只要肯劳动,每月平均至少1万块钱的纯收益!”蔬菜大棚成了张其原的“天然银行”。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枝独放到花开并蒂。现在,利州区的大石、龙潭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市示范。绿色蔬菜、特色林果、优质水产、生态畜牧、乡村旅游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31家,2家企业成为“广元七绝”领军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农村专合组织78个,一批农产品创为知名品牌或通过国家、省级相关认证。获“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荣誉;被市委市政府推荐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区)。

商贸旅游业挣回金山银山

    走进宝轮镇远林超市,近千平方米的大卖场立即呈现眼前,洗漱用品、化妆品、小家电等应有竟有。而六年前,超市连听都没听过,在宝轮镇生活了40余年的徐连会说。

   宝轮镇只是利州区商贸业在乡镇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区才是利州区商贸发展的主阵地。随着商业步行街、川陕甘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精品商业街区、专业市场投入运营,利州区围绕服务城市赚到了金山银山。老城中心商务区改造上档升级,上西等物流园区建设顺利实施, “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2010年,该区实现外贸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去年,川北民俗文化园AAA级旅游景区设施进一步完善,“泡石—红岩”等四条城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基本建成。利州区参与、举办了女儿节、桃花会、山歌节、露营节、民俗文化节、白龙湖钓鱼节等特色节会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亿元。今年,利州区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截至3月底,来本区旅游的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达93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游客总数的20%,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14%,完成全年旅游收入31%,成功实现了旅游收入开门红。

和谐社会建设惠及城乡每个角落

    去年,利州区“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入18734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常年转移输出就业人数保持在8万人;建成经济适用房390套,在建廉租住房、安居房和安置还建房1400多套。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登记参保16万人,参保率95%。城乡低保金全面实现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4427户13263人,城市低保18266户40575人。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8万人次。深化群众和信访工作,全年接待上访群众2715批6773人次、网上信访2100余件,各级“大调解”组织受理各类调解案件4200余件,调解成功率91%。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创建为省级平安县区、全国首批无毒害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