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现代农业“点金石”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省第一的新闻调查(二)

实习记者  蒲洪旭  实习生  李靖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省第一绝非偶然。11月4日,记者来到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曾家山蔬菜基地一探究竟。

标准化要大规模

    汽车在丛林的怀抱中忽隐忽现,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全省最大的绿色蔬菜基地”告诉我们目的地已经不远。在平均海拔1400米处,片片菜地偎依在人工河道两旁,一个规范、整齐的蔬菜基地尽现眼前。

   “前面就是育苗基地,每年能培育2至3万株应急育苗。”放眼望去,一排排大棚在阳光的映衬下蔚为壮观。“这只是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的一部分,明年还要建100个大棚。”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突出重点区域,优先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内的生产基地建设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这是我市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的特点之一,而曾家山蔬菜基地正是这种思路的产物。

    截止2008年底,我市建成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全省总面积119.1万亩的25%,成为全省最大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标准化要抓源头

    菜地对面,货车正在装运蔬菜,菜农们围着地秤说笑不已。 “今年不错,育苗收入4万多元,菜还有2万多元,总共就有6万多元。那些收菜的外地老板只认‘韩将军’,明年的种子我也只要‘韩将军’。”老远就听见王大爷嚷嚷开来。种子品种、质量、   (紧转2版)(紧接1版)规格和农资等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溪乡蔬菜营销协会的农资销售点,舒主任指着货架上的农资说:“曾家山地势高,基本都不用农药,就算是用,也是经过国家检验合格的无公害的农药。从源头抓起,从农资上控制农药的使用,我们一直做到心中有数。”

    据介绍,市农业局每年还组织专家开展科普下乡活动,普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安全施肥用药等知识,生产者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为菜农提供农资使用、生产指导、市场走势、销售运输等信息,产供销齐抓,这就是记者眼中所看到的标准化。

标准化要创品牌

    刚刚荣获全国“百佳优秀农产品经纪人”称号的严大琼,面对相机镜头一个劲地躲闪,话语却掷地有声:“我们曾家山的菜就是好,都销售到西安、成都这些大城市了!名气大了问题也来了,很多外地菜都冒充我们的品牌。我们少挣点钱没事,但一旦品牌搞砸了,我们没法向曾家山的乡亲们交代啊!我希望能有好办法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品牌!”

   “明年我们的菜要包装后销售,菜都要精挑细选,品牌一定打得更响!”舒主任信心十足。

    重点抓好绿色食品开发,着力打造农业精品品牌,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市已打造出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曾家山牌”蔬菜、“米仓山牌”茶叶、“青川黑木耳”、“苍溪梨”、“红阳猕猴桃”等知名品牌。品牌也是标准化!

标准化成就销路

    李家乡平缓的山坡上,满地的卷心菜层次分明,极富立体感。舒大爷整齐的小院子里,一家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

   “舒大爷,你家的菜种得不错啊!”“今年收益好啊!”舒大爷满脸风光,“你们来得晚,要是夏天来的话,隔2个小时就有菜贩子装一车走。你们是没看到我的风光劲!要是公路再修宽点就更好了!”

    记者一行继续前行,一路上很多卡车停靠在菜地旁收菜,车里装得满满当当。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好产品何愁没销路。据介绍,我市每年都会组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展示会等,扩大了我市农产品的影响,扩展了我市农产品的销路,强化了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意识。就曾家山蔬菜基地而言,目前已覆盖陕西、甘肃和重庆三省市,在省内已销往成都、绵阳、德阳、遂宁、南充等近十个城市。广元蔬菜已经冲出四川,走向更大的市场。

    什么是标准化?答案已在心中:标准化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点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