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九月九日电 题:小城镇跃跃欲试,“小中博大”

  中新社记者 顾立军 张传熙

  “珠三角”小城镇,在眼下新一轮发展中,普遍都将“城市升级”作为主打举措。可以预期,随着这些小城镇的崛起,人口和资源急剧向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流入的“历史潮流”将会受到颠覆。

  东莞大朗镇镇委书记尹景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发出了一个其他城市还没有明确发出的信息,那就是“很多东莞人更愿意到下面小镇工作、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其实也是大城市急剧膨胀,小城镇纷纷崛起的历史。对于大城市来说,随着发展,“大城市病”也愈见突出。以穗、深两个大城市为例,水资源紧缺、热城效应放大、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困扰着大城里人,成为政府当局“骑虎难下”的难题。

  去年底国家批准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没有就城市规模统筹问题上作明确的表述,但提出“加强统筹城乡的规划布局”,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宜居城乡”的表述,实际上已有明确的指向。这也是对珠三角一些城市“小富则安”、“不思进取”毛病的敲点。

  大朗镇最近就明确提出,要透过提升城市品位,来加强人口的“吸引力”和对经济、民生的“承载力”。据介绍,将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城市功能化建设两个方面入手,达至上述目标。据透露,市区通往西部远近闻名的松山湖的大道大朗段将争取尽快开工,松佛片区路网的升级改造工程也将开工,至于水新路、金朗路、富华路的勘探设计也已着手进行。

  另外,较有创意的另一个做法是,将大朗镇整体上划分为几大功能片区进行规划建设,其中长盛片区将建成为集商业金融、酒店餐饮、创意展示、体育文化、娱乐休闲和高尚居住等业态于一体的、引领消费时尚的城市功能综合体;银朗片区将建成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的行政服务区;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的毛织商贸片区,将建成为毛织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至于承接松山湖高新产业园辐射的松佛片区,将建成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大朗镇最新提出,城市建设要向国际大都市区看齐,而不仅仅局限于看广州、比深圳。

  东莞人缘何更愿意到下边村镇居住?答案很多,但其中几个主要原因是浅显的:

  其一、村镇没有“大城市病”,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方面已不亚于大城市。譬如,大朗几个月前在当地设立了民航候机点,市民在当地就可办理登机手续,直达机场安检,速度比常规走法快了约两个小时;又譬如,大朗最近受到广东省有关方面表彰,被认为是“新农村建设”创举的档案寄存,服务对象除了官方,还延伸至居民家庭,寻常人家有保存价值的单据、资料都可以入存档案馆。据说,目前这项新业务开展几个月,已有百多户家庭加盟。

  其二、自然环境好。譬如,大朗镇境内湖光山色的松山湖,既是高新产业园,同时也是新的旅游点,那里别墅的价格,就与广州的别墅旗鼓相当。

  其三、创业机会多多。用镇委书记尹景辉的话说:“小镇不小,我们有与众多大人物握手,与五百强商家对话的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