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阳光、雪中炭;真爱、慈善、人间情。

   20日,广元城里细雨霏霏,初秋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爽。在这个城市里,还有更让人感觉“爽”的一个场境:第五届永隆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凤凰大酒店会议大厅举行,品学兼优而家庭贫困的165名学子接受了永隆集团的助学捐赠。

    回眸:5年助学576人211万

    解决困难群众的子女上学问题,是彻底改变困难学生命运,进而改变困难家庭生活的根本性措施。因此,帮困助学不是一般性的扶贫救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四川永隆(集团)有限公司本着这样的理念,于2005年设立了永隆慈善助学基金,并于当年即挤出善款35万元,资助全市91名品学兼优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此后,该公司逐年提高资助额和资助面,分别投入39万元、44万元,资助105名、130名寒门学子。2008年,该公司在遭受地震大灾的情况下,仍投善款32万元,资助了8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截止目前,该公司连续5年开展慈善助学,共投善款211万元,让576名学生梦圆大学校园。

    特例:文理第一名皆受资助

    在今年永隆公司的受助学生中,有两位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我市文理科第一名:苍溪中学校的席小媚、广元中学校的马瑞男。

    席小媚父亲是苍溪农资公司的一名下岗职工,全家靠母亲在县人民医院的收入,还要负担78岁半瘫的外祖母,和75岁神智不清的祖母。席小媚虽如愿以偿被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CGA方向)录取,但15000元的学费还是给家庭很大的压力。

    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马瑞男,只有父亲在市供销社工作,母亲多病,父亲还有个弟弟只比马瑞男大两岁,加上年事已高的祖父母,相当于两个家庭的负担。

    两位品学兼优的第一名,均受到永隆慈善助学的资助。当然,除了像文理第一名这样的优生,永隆也特别关注特殊家庭的孩子。张晓枫来自苍溪漓江,自父母车祸身亡后,就随祖父母并靠叔父和姑姑接济。三个孩子接受采访时,对永隆雪中送炭都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现场:3个感人的细节和瞬间

    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席晓媚代表受助学生发言,对永隆公司表达真诚的感谢,并代表全体受助学生承诺: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刻苦钻研,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她提议,受助学生全体起立,以鞠躬的方式表达谢意。其时,参加仪式的省市领导和永隆公司代表也都起立受礼。

    当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受助的165名孩子,没有一人立即离场,他们等着台上的领导和永隆公司的代表退场后,才有序撤离。

    这时,一名女生,握着一封感谢信,双手捧给永隆公司副总何力普。何总展开信纸,得知这个女孩叫罗燕玲。她在信中说:“请相信我们这些受助的人一定会铭记你们的恩情,有朝一日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相关链接】

    第五届永隆助学金实施情况

    永隆集团公司于6月底邀请全市所有高完中组织学生申报“永隆慈善助学金”,并要求严格按照《助学金管理办法》推荐受助学生。各校接到邀请函后,将“永隆慈善助学金”的相关政策信息张榜公示,同时我公司也将助学信息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全面公开。7月份,各校组织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并经初选后报送至我公司助学金管理办公室。8月上旬,助学金管理办公室经过认真调查和评审,筛选出165名受助学生,并于8月17日通过《广元日报》公示学生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希望都来关心寒门学子

    一个企业,一掷211万,5年资助寒门学子凡576人。诚如斯言:架起的是576座桥梁,点燃的是576个希望,扶持的是576个未来!诚如斯言:帮困助学不是一般性的扶贫救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这样的善举,让我们肃然。

    在采访的过程中,永隆公司的董事长桂勇告诉我们,2005年,他是报着试一试的心态,耗资35万元,救助91名孩子,现在他对这项事业做出感情来了,他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因为经济的原因,而被困于大学校门之外。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得知,如今助学的形式,已经有多种,比如省扶贫基金会的“栋梁工程”,比如工会的“金秋助学”,比如教育基金会、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的助学。据苍溪中学带队参加永隆助学仪式的周老师讲,林林总总的助学形式加起来,被救助也不在少数了。可是,我们仍然发现,还有一些特别困难的高校学子,没有得到资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究其原因,“信息不对称”作祟。

    因此,关心寒门学子读大学,愚以为首要的是建立寒门学子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可以由各慈善机构共享,并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避免重复资助。其次,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加入到慈善助学的行列中来,投身于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中,让更多的寒门学子享受到社会的“雨露、阳光、雪中炭;真爱、慈善、人间情”。

    永隆建立“慈善助学基金”,并不要求任何物质的回报,只希望受救助者胸怀宽广,志存高远,以优异的成绩,用自己的勤奋去实现人生价值,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的殷切期望。其实,从罗燕玲的感谢信中,我们何偿不是读到了同样的情怀。这样的良性互动,不正是和谐社会的美丽一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