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bs;&bs; 座座崭新的楼房,镶嵌在累累果实的庭院中。8月30日,记者走进我市农村一些沼气建设好的村社,恰如走进了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山水画。 <>一说沼气,她眉飞色舞 <>&bs;&bs;&bs; 在苍溪陵江镇红旗桥村一组,40多岁的薛广群正在小山似的玉米堆边脱粒。房前屋后的雪梨、脆香甜柚压弯了枝头。“你家修有沼气池吗?”“有啊,2003年就修起了。”一提起沼气,薛广群就眉飞色舞。她领记者进入二楼的厨房,顺手打开沼气灶,一团蓝色火苗呼呼地串出来。“我家5口人,以前每月用一罐液化气,每罐75元,还不够。自从修起沼气池后,一年四季都烧不完,有时还要放气。家里也干净。”“沼碴和沼液做什么去了?”“种粮、种菜嘛,粮食多了就用来养猪。”她向记者算了一笔帐:全家有4.2亩地,今年用沼碴和沼液种的洋芋已卖了3000多元,豇豆、黄瓜卖了5000多元,西瓜也卖了5000多元。另外还收了2000多斤玉米。“玉米全喂了猪,一年要卖5头肥猪,今年已卖了2头了。通过沼气池出来的肥料就是要好些。” <>&bs;&bs;&bs; 苍溪县农村能源建设局局长刘大强介绍,该县已建有沼气池10.5万口,占全县总农户的53%,沼气的建设和利用,使苍溪成为全国生态家园示范县和全国生猪百强县。 <>沼气为农民增收节支2亿多 <>&bs;&bs;&bs; 时近中午,元坝区杏花村3组的王福章,从地里背回上百斤的花生倒在院坝里晒。“沼气这个东西就是好!不仅做饭安逸,沼气池的水灌了花生都高产。以前,我家每顿饭要烧15斤柴,这样算下来,一年至少也要烧6000到7000斤,要很多劳力不说,还要受烟熏火燎的罪,现在好了。”王福章乐不可支。据该区相关部门介绍,该区至今年7月底,已建成12802口沼气池。另据市级部门统计,全市目前已建成18.36万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占全市农户总数的 27.82%。这些沼气池正常运转,等于每年为18万余户农民提供优质燃料6500万立方米,可减少燃料支出6500万元,年可提供无公害优质沼肥180万吨,每年节约薪柴37万吨,相当于每年保护林地面积45.9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55万亩,可节约农药、化肥等支出1836万元,年节省劳动力 1836万个工日,沼气综合利用可增收3672万元,农村沼气每年可为农民节支增收2.75亿元。在沼气成为燃料的同时,许多农民还广泛运用沼液浸种和作杀虫剂。 <>用上沼气,病也少多了 <>&bs;&bs;&bs; 走进市中区大石镇青岩村,被果园包围的座座小洋楼露出星星点点。这是全市的文明示范新村。3组孙正洪家,干净的厨房,瓷砖灶台上放着沼气灶和气饭煲。“以前烧柴烧蜂窝煤,熏人、呛人,煮一顿饭出来简直就像书里写的‘卖炭翁’。而且猪粪池也是敞的,一年四季都有一股臭味。现在建沼气池和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人也少病了。以前一年我家要买300元左右的药,现在很少上药店了。我们村200户人,家家一口沼气池。” <>&bs;&bs;&bs; 资料显示,沼气产生的过程,就是将人畜粪便以及作物稿杆等,在沼气池内通过厌氧处理(隔绝空气,杀死大肠杆菌等各种病菌)后分解出甲烷--沼气。市农村能源办主任李大志说:“实践证明,发展农村沼气,既可解决群众生活用能之急,又能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通过‘一建三改’的沼气建设,密切了党群关系,改善了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我市因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禁伐带来的能源紧缺矛盾,提高了畜禽粪便及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能力,有效地防止了粪便污染,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无公害农业的大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能力,振兴了区域经济,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了生态广元建设。在我市,可以说沼气池建到哪里,农村环境就改善到哪里,农民增收就落实到哪里,农民的生活质量就提高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