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 <>  广元旺苍有一个具有传奇经历的俄罗斯红嫂,她和中国丈夫的跨国恋和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我们在旺苍县红军院见到了这位81岁的俄罗斯红嫂———列里敏·尼柯娃老人。她个子不高,精神矍铄,一头银灰浅褐的发丝梳理得整整齐齐。她的目光历经 <>  岁月沧桑而显得更加深邃,脸上荡漾着从容而慈祥的笑。列里敏·尼柯娃和丈夫赵清彦在俄罗斯相识相恋,又共同在旺苍生活了近半个世纪。 <>  旺苍红军流落异国 <>  赵清彦是旺苍人,1933年4月,19岁的他加入红四方面军第31军,随部队三过雪山草地走完长征。1943年2月,在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任军械股长兼军械厂厂长的赵清彦,奉命“化军为民”去冀中平原枣强县农村秘密筹集军粮,遭遇日军“清乡”扫荡。因他操外地口音,被敌人怀疑是八路军,将他带到据点关押吊打,但赵清彦始终没有暴露真实身份。3个月后,敌人将他和其他1000多名中国军民押解到黑龙江省东宁县,为日军修筑战略工事。 <>  1943年8月的一个深夜,他与4名难友一起逃跑。他从乌苏里江涉水踏上了苏联国土,被巡逻的苏联远东边防军拘留。直到1947年2月才被释放。揣着苏方发的临时居留证,不知如何回国的赵清彦来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农场当上了菜农。 <>  俄罗斯姑娘喜嫁中国郎 <>  那时,尼柯娃在兵工厂上班,抚养年幼的弟弟、妹妹。生活困窘、囊中羞涩的她常为买菜发愁,而善良的赵大哥时常半卖半送些新鲜蔬菜给她。后来接触多了,他们互相关心,彼此照应。尼柯娃仔细观察赵清彦,结论是“他不喝酒,人又勤快”。在农场一位热心大姐的撮合下,1947年,他们结婚了。 <>  婚后,他们开始了甜蜜幸福的生活。随着战争的结束和苏联的强盛,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尼柯娃生了两个女儿,他们有了自己的农庄、别墅、花园。 <>  随夫到中国一住几十年 <>  然而,赵清彦有心事。他想家,想念祖国、亲人。1959年春节前夕,尼柯娃怀抱着年幼的女儿,离开故土,跟随丈夫踏上了来中国的历程。 <>  从旺苍县城到赵清彦乡下的老家,全是崎岖山路。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这个年轻的俄罗斯女人跟在赵清彦身后,艰难地走进了村子。她说,丈夫乡村的家“山高路陡,人烟稀少”;“吃不惯米饭,烧不来柴火”。尼柯娃想回家。她病了,常常偷偷流泪。然而,丈夫有病,难耐再次的长途颠簸,而且他回了家,就像倦鸟飞回了老巢,再也不想离去,尼柯娃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几十年。 <>  由于赵清彦失掉了组织关系,最初也没有红军待遇,他被安排进五金商店做了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在旺苍县城一处破旧的平房住了下来。尼柯娃做了家庭主妇。两个女儿很快和中国孩子们玩成一片,尼柯娃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了不太流利的四川话。 <>  异国“红嫂”四世同堂 <>  几十年来,当地政府和人民始终给予她力所能及的照顾和关怀。她说,她喜欢山清水秀的旺苍,更喜欢这里纯朴善良的人民。1989年,尼柯娃全家第一次回俄罗斯探亲,过去常常受到俄罗斯亲人接济的尼柯娃给弟弟妹妹带去了两个广元生产的收录机。 <>  1995年,81岁的赵清彦去世。去年底,尼柯娃做了曾祖母。儿孙对她都非常孝顺。虽然尼柯娃念念不忘故乡,但她说,儿孙们都在中国,她已经离不开这里了。俄罗斯红嫂尼柯娃将继续在旺苍过着淡泊而又幸福的生活。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