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进入广元的第一站大德乡大黑滩

 

英萃镇红军街

 

红军当年战斗过的九龙场

 

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会址

 

旺苍县烈士陵园

以烈士名命名的英安县

8月4日   星期二   天气晴热
【历史长镜头】 1933年12月24日,川陕省莺舞县苏维埃政府在鹰嘴岩场镇成立。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政治部主任林英安率领红军和地方武装游击队、赤卫军在境内云雾山牛角洞剿匪作战中牺牲,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褒扬红军烈士,将莺舞县更名为英安县。(摘自《红色旺苍》)

【现场回访】 重走红军路,在旺苍我们选择了英安县作为第一站。从旺苍向北出发,经双汇,来到当年英安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今旺苍县英萃镇政府所在地。首先见到的是一群热衷于红军文化的古稀老人,原英萃纪委书记史怀万,原英萃区委副书记王聪仁等。他们将已形成文稿的《英安烽火》交给我们一读。史料丰富而且详尽,全面介绍了红四方面军创建苏维埃的经过和红军在英萃的整个战斗历程。这要花多少时间和经历呀,我们不能不从心里感谢这些对英萃这块红土地充满深情的老人。

     英安县苏维埃政府的旧址还在,英嘴乡苏维埃政府的大院还在,85岁的老人吴德辉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红军的故事。他参加过童子团,放过哨,记得红军给他们发馍馍发油米的情景,说红军很稀罕穷人,他们戴着八角帽,穿着灰衣服,背着斗笠。史怀万老人指着原乡苏维埃主席被杀害的堂屋,很悲愤地数落起红军撤离后还乡团的种种罪恶,还情不自禁唱起了《十八扇》等红军歌谣,把人们带进了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激情岁月。

     当地政府为传承红军精神,还作出一个感人的决定,将分葬在原英安县境内的红军墓,包括林英安的墓迁入此地的烈士陵园。1989年修建的英萃蚕丝庙烈士陵园,只安葬着1950年解放军打土匪牺牲的30多位烈士。把红军墓迁入这里后,不仅表达了英萃人民对两代军人的敬重爱戴,也能全方位展示红军精神的风采。这份报告已上交旺苍民政局,他们期盼能早日得到答复。

     英萃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人美,水美,山美,月亮更美。据说有月亮的晚上,伸手就能触摸到山顶的月亮。能安居到这里,应当是分葬在荒山野岭的那些有名无名的红军烈士莫大的安慰,也是后来者吃水不忘挖井人最好的感恩。留下对英萃人民的敬爱,明天,我们将奔赴红军入广第一乡,在那里寻觅更加动人心弦的红军文化。

【编辑感言】 感恩,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红军留下的遗址在渐渐消失,作为传承红军精神的文化平台,红军烈士墓,红军用过的遗物,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更加弥足珍贵。打造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让红军精神万古长存!

红军入广第一乡

8月5日   星期三   天气晴热
【历史长镜头】 1933年1月9日,红四方面军右翼第73师在南江大河口作战胜利后,217团即派出先遣分队向旺苍境内进发。1月26日,在大黑滩(今旺苍大德乡政府所在地)建立起中共大黑滩区委和大黑滩区苏维埃政府。
(摘自《红色旺苍》)

【现场回访】 大德乡在旺苍的最东面,是旺苍最偏远的一个乡镇,在我们的印象中属于那种穷山恶水型。因为到大德需绕道巴中市的南江县,更让我们心情有点沉重,感叹红军的不易。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结果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同行的记者惊呼见到的大德乡是“世外桃园”。大德乡政府所在地与南江县团结乡只一河之隔。大德乡四面环山,乐坪河清澈明亮,用山清水秀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正逢大德场镇赶集,才上午11点的光景,小小的集镇人头攒动,格外繁华。大德乡的陪同人员告诉我们,红军来这里的当年,大德乡就是川陕两省边界的食盐等生活用品的集散地。大德乡党委书记任选聪介绍说,2006年,大德信用社的存款不过30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发展到了3000万元,经济发展之快让人吃惊。

    更重要的是,大德乡的红军文化气息颇浓。大德乡4个村,分别取名星火、燎原、团结、增产,可见红军精神的根深蒂固,红军文化的传承有继。乡政府请来83岁的老人龙开江,给我们讲述了他当年见到的红军。李先念曾在他附近的院子里开过会,并在那里住了一晚。红军在哪里的山头打过仗,他也如数家珍。红军在大德建过炼铁厂,红军在大德建起广元境内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红军从这里出发解放了旺苍全境,我们从这里感受到了红军势不可挡的勇气。

【编辑感言】 作为红军入广第一乡,大德当年的红军遗迹,已随着场镇的变迁而渐渐消失,但大德人把红军的精神融入了村名,把红军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了心间!

被称“遵义会议”的木门会议

8月6日   星期四   天气晴热
【历史长镜头】 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在旺苍木门场的木门寺召开了具有转折点重要意义的军事会议。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张国涛、陈昌浩、徐向前、李先念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徐向前、陈昌浩主持了会议。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由4个师扩编为4个军,决定恢复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决定停止军队内部的肃反。(摘自《红色旺苍》)

【现场回访】 今天是旺苍采访最紧张最繁忙的一天,我们参观、采访了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遗址、木门会议后的黄猫垭歼灭战主战场以及九龙场剿匪战场。

    一进入木门会址陈列馆,邓全龙馆长告诉我们,巴中市党史办主任陪中央军委的客人刚走,客人对红四方面军木门军事会议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红四方面军木门军事会议是红四方面军的“遵义会议”。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木门军事会议后,不仅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的胜利,而且红四方面军迅速扩大到5个军,8万余人,川陕革命根据地幅员达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木门会址陈列馆存放着这样一副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球”。它就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最好见证,它表现出红军将士对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人类实现的坚定信念。

    在黄猫垭歼灭战主战场,高台村原村长汪桂林带领我们参观了红军烈士墓,详细介绍了1934年9月发生在这里的围剿国民党川军曾南夫两个旅的经过。这场由徐向前、李先念亲自指挥的战役,战术得当,指挥有方,从9月13日到15日,全歼敌两个旅,十余个团,1万4千余人,是“六路反攻”中消灭敌人最集中的,也是最多的一次战斗。汪桂林还告诉我们,红军在这里也牺牲了不少人,由于人太多,只好挖一个坑集中掩埋。我们都沉默了,有多少红军将士把生命留在了广元这块红土地上,他们没有姓名,没有籍贯。但他们作为共和国的奠基石,却永远矗立在了这里。老村长有个期盼,他希望政府把来这儿的道路修好,建造一个更好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能让更多的人来这里纪念这些无名英雄,让更多的享受着幸福的人来这里感恩。

    告别高台红军烈士墓,在九龙乡我们又见到了悲壮的一幕。1934年1月中旬,因为反“六路围攻”,红军主力收缩阵地。藏匿在山林的土匪纷纷出动,留守九龙场的只有少数红军、游击队、赤卫队。苏维埃主席、赤卫队队长、红军小翟等先后被杀害。但可以告慰烈士的是,匪首余海清等最终被红军击毙消灭。九龙场镇坐落在高高的五官山顶,日夜倾诉着红军的故事,讲述着老百姓如何给李先念打草鞋,如何帮助医治红军伤员的故事……

    这一天虽然很累,但我们很充实,我们更期盼着明天走进“红军城”。

【编辑感言】 木门场中街有个孝节牌坊,上面密密地刻着“消灭刘湘,赤化全川”等20多幅标语。有了这些红军石刻标语,红军的理想追求,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境界,就会跃然于眼前。

名副其实“红军城”

8月7日   星期五   天气晴热
【历史长镜头】 红四方面军于1934年11月召开清江渡会议,制定了依托老区,向甘南发展新区的“川陕甘计划”。红军主力随即西移,有15个团集结于旺苍城附近休整。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迁驻旺苍城。时仅1平方公里的旺苍城,就驻有40多个军地领导机关。(摘自《红色旺苍》)

【现场回访】 踏进“红军城”,记者想起这么一件事,那是1992年12月24日,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和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徐斌来到旺苍。王定国一走进文昌宫对面的王家大院,就激动地指着正屋对随同人员说:“那是徐向前住的。”又指着右侧的偏屋说:“我就住在这里。”在川陕省苏维埃保卫局旧址,徐斌兴高采烈地说:“我当时就在这里工作。”两位红四方面军老人,比导游还熟悉当年“红军城”的情况,在一些红军遗址,他们不但能说出当时的负责人,还能说出许多普通战士的姓名,以及他们中谁已牺牲,谁已故去,谁还活着。

     大街小巷贴满了红四方面军旧址的标志,走一步是,走一步还是。从1934年12月到1935年4月,旺苍城成为川陕苏区后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军城”。更重要的是,红四方面军还在这儿创建了我军建军史上的三个“第一”:组建了第一支有2000余人参加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组建了第一支有2800余人参加的少共国际先锋师,组建了第一支水兵部队红四方面军水兵连。

    红四方面军在这里部署了广昭战役、陕南战役和强渡嘉陵江战役。1935年1月22日,红四方面军接中央政治局及军委电令后,决定西渡嘉陵江北上长征,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正式下达了强渡嘉陵江的命令,红军主力分三路在苍溪南北间强渡成功,迅速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约400公里的嘉陵江沿线地区。4月15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随红军部队全部撤离旺苍,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编辑感言】 红军离开了旺苍,却给我们留下了“红军城”。它是我们建设好广元,建设好旺苍,造福于红土地上的人民的最大理由。旺苍正在实施“红城绿谷”工程,相信明天的“红军城”将成为一道最亮丽的红色文化名片,鼓舞着我们继续迈向共产主义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