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当前,我市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推进有力,特别是农村特困户灾后住房重建任务已于6月29日前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也已完成95%以上。但应当看到,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完全恢复,帮助受灾群众增收解困、致富还贷,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已成为各级,各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近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帮助受灾农户把农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后,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助农增收、致富还贷”上来,这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根本体现;是建立诚信政府、培育诚信公民的实际行动;是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自我发展的生动实践。农村灾后重建,增收是核心,致富是目标,还贷是义务,产业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各地要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受灾农户生产和务工的技能,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借贷户做好还贷工作,培育发展增收骨干项目,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用3年左右时间深入推进 “助农增收,致富还贷”行动,确保广大重建农户早日致富、尽快还贷;受灾农户要不等不靠,选项目,踏实干,努力实现自我发展。本网今推出《助农增收 致富还贷》特别报道栏目,将陆续报道助农增收的典型人和事。敬请关注。

王生伟

    筑巢引来金凤凰

    “我们来这里投资,首要原因就是当地政府在政策上支持我们;原材料又比我们福建便宜;劳动力资源丰富;我们也想把生产技术传授给当地老百姓,和他们一起发家致富。”7月30日,在青川县板桥乡现代农业园区,来自福建的投资者游恩称对笔者如是说。

    正在建设中的板桥现代农业园区总规模为10000亩,园区内以发展食用菌、生猪和山珍原料为主,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由政府配套完善;园区广泛吸纳县内外业主及农户投入建设,采取项目资金打捆使用,政府用以奖代补、扶持发展为辅的方式,走“龙头企业牵园区、连业主、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凭借丰富的资源和较好的区位优势,园区刚刚开工建设就吸引了县内外一大批投资者。

    食用菌业主赵定金,以前在青川县乔庄镇发展食用菌产业,今年3月份,板桥现代农业园区开工建设以后,他就来到这里发展起了22亩茶树菇,目前长势良好。

    赵定金给我们算了一账,如果按一亩栽2万袋计算,他承包的22亩可以栽植44万袋。保守点估计,一袋纯赚5毛钱,一年他可以赚10多万,而且国家对产业有扶持,现在农副产品已经在涨价,一吨比以前还要多1000元收入。

    老赵告诉我们,园区足够的空间适应把产业做大做强,而且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完善,自己少操很多心,他对以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产业链上村民富

    厂家的增多、产业链条的延长,拉动了当地的劳务经济。板桥乡红旗村村民张洪玉多年来和丈夫在北京从事电子行业,今年3月,她回家看到家乡的园区建设得有规模有生机,便决定和丈夫双双在园区内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谋划着自家以后也发展食用菌产业。

    据张洪玉讲,板桥农业园区建起来之后,在这里务工的农村群众一天能挣40多元钱,同时把家里也照顾到了,远比出门打工强。

    该乡副乡长王维峰介绍,目前板桥现代农业园区已经有15户县内外企业落户,主要发展食用菌栽培和生猪养殖两项产业,由此当地1000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户增收500元左右。园区正式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板桥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据了解,青川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一年来,已经陆续在桥楼、三锅、马鹿、白龙湖库区等乡镇各地发展起了一大批像板桥乡产业园这样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龙头园区,在食用菌、灵芝、大棚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整体促进和提升青川全县的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群众致富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谷老汉:重建债务争取年底还清

    广元新闻网讯 (刘永泽   记者   向仕新)  “房子修起七八间,人平欠账万多元。今年还要努把力,争取年底来还完。”4日,记者在旺苍县正源乡竹园村九社采访永久性住房建设情况时,当地特困户、残疾人谷宗富的一番开场白,把在场的人一下子逗得开心极了。

    谷宗富家有4口人,由于他从小就患有大骨节病,劳动能力基本丧失;加上妻子又多病,他家一直是当地有名的特困户。去年“5·12”地震后,他家原有的3间土墙房又转眼成了严重危房,加快永久性住房建设成了他家一年来的头等大事。

    按国家灾后重建政策规定,谷宗富家享受到了2万3千元的重建补助金,可是距离需要的重建资金还差很大一截。“后来通过政府帮、邻里借、亲戚送、朋友欠的办法,基本备齐了重建的9万余元现金。”谷宗富说,“在各级领导和左邻右舍的帮助下,通过努力,我家终于在6月30日住进这一楼一底11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楼房。”

    “房子建起来了,欠下的债务还得尽快还上啊。”谷宗富介绍说,“全家住进新房的第一件事就是商量如何挣钱还债的事。我们两口子对家里的分工是,两个儿子到县内企业找个工作,每年能挣2.5万多元。我和老婆在家种好承包地,再增种3亩花生,养100只鸡和种蔬菜卖,除了解决平常零用开支,可以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

    村里人说,别看他有残疾,可真说得上是能干。为了还账,他在今年初就买了15头小猪,还拜当地养猪大户林祥华为师,学习科学养猪和生猪疫病防治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今年6月中旬,他首批饲养的15头猪出栏后,就卖了2万多,除去成本,净赚了8千多元,当时就还了部分重建债务。然后他又买了16头架子猪,不久也将出槽。

    看着自己的新房,谷宗富动情地说,“我‘谷跛子’的房子修的这样快,全靠党和政府的帮助大!欠下的债,我们不怕,只要全家人心齐,争取在年底还清债务是有这个决心的。”
看到他家终于走出了地震灾害带来的困境,记者也开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