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前

    在全市农房重建攻坚中,苍溪县和旺苍县已全面完成了农房重建任务。他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千方百计保障建材供给,广泛发动群众,不仅做到了规划实施好、建房进度快、农房质量高,而且风貌塑造有特色、设施配套较完善、帮助重建农户产业重建,助农增收,群众普遍满意,具有典型带动作用。近日,全市共有4个乡镇申报“灾后农房重建特殊贡献奖”,本报将随即跟踪报道。今天,本报推出唯一获得该奖的苍溪县云峰镇的经验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   陈道明

    张文兴站在红墙灰瓦的欧式小洋楼上很是惬意,抬眼远望银白的水泥路在青山腰间缠绕,低头看看硕果满枝的雪梨园——这是7月30日记者在云峰镇狮岭村2组目睹的一景。

    “从没想到过这辈子还能住进带有好几个卫生间的小楼。”62岁的重建户张文兴说。如今,全镇其余933户地震受灾农户和他一样,都住进了漂亮的新居。

    提前谋划   高点规划早实施

    作为重灾县苍溪县的三个重灾乡镇之一,云峰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有93.6%的城乡居民住房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因灾全部倒塌、严重受损无法居住和因地震导致地质滑坡等次生灾害需重建房屋的934户。
“不等靠、早规划、快行动”。2008年6月中旬,当大多数人还在修建过渡安置房的时候,该镇上就吹响了农房重建的集结号。

    934户,一年时间,如何提前完成?云峰镇党委书记吴勇说,关键是强化科学选址、安全实用、建材特供、干部包片。该镇集中重建的由镇上统一办理手续,原址修建的先修后办,迁址修建的由驻村干部代办。协调信用社发放重建贷款1400多万元,先后从阆中、南部、西充等外县购进砖瓦2600多万匹,组织特供700多万匹。另外拓展利民房源,由村组出面协调,购买村居集体和农户闲置房产。

    而全镇的农房重建大事记显示:去年6月底就全面完成规划选址,7月初就全面开建。到今年4月底,全镇934户重建农户全部搬进新居。

    重建   就是提升的过程

    在界牌村4组,重建户韩勇家里,记者听到“啪”的一声,蓝色的火焰欢快地舔着锅底。

    韩勇说:“以前是屋里养猪臭,园里灌粪臭。重建时人畜分离,还补助1500元建沼气,现在到处都很干净。”

    “这不,拧开水龙头,山泉水就流到了水缸里。”韩勇边说边舀起一瓢水就喝。随行的镇干部说,像韩勇家一样这样方便的,还有云峰场镇的近4000群众,以及布点达130处惠及20个村866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同时,病险水库、老街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和村道路建设等民生工程全面展开。

    助农增收   三年还贷致富

    走进石家坝村4组重建户陶兴生家里,记者碰见了正在往农用车上抬肥猪的村民陶兴生。“开年已经卖了156头猪,今年猪价不行,只赚了几千块钱。”陶兴生在去年地震后就修了三台大猪圈,能一次存栏300多头猪,他说起今年的收入不是太满意。但有着多年养猪经验的老陶又说,“重建房子时,镇上给协调了4万多元的贷款要尽快还上,再说下半年猪价肯定要涨,我已经在县里的鸿宇公司联系了100多头仔猪,准备把包谷掰了就去拉。”

    “户均养殖生猪达到30至50头的养殖户占70%,我们组建了石家坝生猪养殖小区和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运作良好。”村党支部书记陶启华告诉记者,这是云峰镇开展的“助农增收,三年还贷致富”活动。

    而在今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的狮岭村,发展农家旅游12家,日接待能力在1500人以上,已形成了农工贸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发展模式,人均年纯收入可望达到12000元。去年10月,该镇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镇,生态产业特色凸显。

    新家园里,云峰镇正在酿造新生活的蜜……